攝護腺肥大術後 仍可能罹攝護腺癌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年過50歲以上的男性,擔心恐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常見出現頻尿、夜尿、尿急、排尿困難、無法將尿液排空,甚至嚴重急性尿阻塞等情況。醫師表示,臨床發現,即使是良性攝護腺肥大手術過後,日後仍然有可能罹患攝護腺癌,提醒手術後仍須定期追蹤PSA指數,以及肛門指診,以早期揪出癌蹤!

即使是良性攝護腺肥大手術過後,日後仍然有可能罹患攝護腺癌。
即使是良性攝護腺肥大手術過後,日後仍然有可能罹患攝護腺癌。

良性攝護腺肥大手術後,還是有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

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部長表示,男性中年之後開始容易有良性攝護腺肥大,造成男性排尿的困擾,在症狀較嚴重時可以進行傳統或雷射的攝護腺刮除術。在手術時會取得病理檢體化驗,但即使當時的報告是良性,日後還是有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

1名6旬歲老伯伯罹患攝護腺肥大,接受雷射攝護腺手術,當時病理報告為良性增生,患者術後狀況良好,並無特別的症狀,身體也沒有不適。但在手術後追蹤PSA指數時,卻發現雖然有降低,但還是不正常,切片後發現有異常細胞,決定接受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攝護腺根除手術,最後病理報告為侷限性攝護腺癌。

良性攝護腺肥大手術後,仍需3至6個月追踪一次

黃一勝醫師表示,良性攝護腺肥大手術切片的報告是良性肥大或攝護炎時,不代表就可完全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仍需3至6個月追踪一次,必要時還需作第二次、第三次的切片,即使切片結果是異常細胞並非惡性細胞,也不代表病人就不是癌症。

攝護腺癌傳統的開放式手術,需要在下腹開一個15到20公分的大傷口,術中也容易出血。
攝護腺癌傳統的開放式手術,需要在下腹開一個15到20公分的大傷口,術中也容易出血。

攝護腺癌的全切除術已從傳統手術進步到腹腔鏡手術,甚至利用機器人手臂輔助的攝護腺根除手術。傳統的開放式手術需要在下腹開一個15到20公分的大傷口,術中也容易出血,病人術後也容易有尿失禁的問題。

機器人手臂攝護腺切除術,患者尿失禁改善與勃起功能較傳統手術好

近期的部分研究顯示,機器人手臂攝護腺切除因為精密的技術及良好的手術視野,可以保留較多的神經血管束,膀胱頸,尿道,以及可以做尿道膀胱縫合處的前後方重建術。病人的尿失禁的改善情形與勃起功能的情形,都比傳統手術來得好,甚至因為做前後方重建,病人有機會達到立即禁尿(不會尿失禁)的良好恢復程度。

更多健康新聞:

轉移性攝護腺癌 化療後新藥緩疼痛

攝護腺保養 讓你順暢無阻沒煩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