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僅製定災難應急預案,並未指定現場控製中心

有人指出,政府雖然為使在災難事故發生時可以有條不紊地展開救援而製作了應急預案,要求製定指揮中心並將指揮和發布工作一體化,但在“歲月號”沉沒過程中卻並未有效實施。 

在李明博政府時期曾參與應急預案製作的一位人士4月20日主張稱“‘歲月號’事件最大的盲點就是未指定負責現場指揮的控製中心,沒有主心骨”,“在政府應急預案中規定要指定最了解現場人的作為總指揮,但並未執行”。他還表示“朴槿惠總統上台以後,去年政府將現有的應急預案升級,升級後應急預案的核心方向就是設立指揮中心,並將事故指揮和發布工作一體化”。 

現在韓政府準備了“14份國家安保相關應急預案”和“15份災難相關應急預案”等共29份危機應急預案。應急預案中包含各部門在危機時應對的方案,不僅是各個部門,連青瓦台國家安保室下屬的危機管理中心裏都有該應急預案。 

韓政府在經曆了2012年9月發生龜尾氫氟酸泄漏事故後做出結論稱,在發生大型災難事故時如果想要將損失降到最低,在初期階段製定實質性的控製中心最重要。也即是說,核心是給最能控製狀況的人能判斷狀況和救援的人力物力支援等所有權力,實現指揮體係一體化。 

以這種判斷為基礎,青瓦台危機管理中心去年修改了危機應急預案。朴總統4月7日在青瓦台首席秘書官會議上強調稱“不管是多麽詳細完善的應急預案,如果負責人不了解內容那就跟沒有一樣”,“有必要對負責人是否充分熟悉應急預案並在實際危機狀況時是否按照應急預案行動進行檢查”。 

但專家指出,在4月16日“歲月號”沉沒事故過程中,政府擬定的應急預案卻未能起到作用。事故當天,全南消防本部接到事故報案是在上午8點52分。接著,去地方出差的安全行政部部長姜秉圭接到關於事故的報告是在上午9點25分。在6分鍾後的9點31分,安全行政部相關負責人給青瓦台危機管理中心負責人(危機管理秘書長申仁浩,音)發送短信上報了該情況。根據姜部長的指示,在安全行政部開始啓動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以下簡稱“對策本部”)是在上午9點45分。因此,推測朴總統較早可能是在上午9點31分~9點45分之間接到國家安保室長金章洙的報告。從接到報告到對策本部開始行動總共耗時53分鍾。青瓦台發言人閔庚旭掌握到金室長的報告內容和朴總統的指示內容召開事件相關媒體新聞發布會是在上午10點30分。  

而更大的問題是在此後。如果按照應急預案,要先組建對策本部,並由安全行政部部長指定現場負責人來全權負責指揮。但事故發生後卻未指定控製中心,因此不能有條不紊地應對,驚慌失措,連發布都比較混亂。4月16日事故當天,獲救人員統計由368人(下午2點)→164人(下午4點30分)→175人(下午11點),反復更改數據,一片混亂。4月18日圍繞著救援隊是否進入船體,對策本部上午10點5分表示“確保了進入通道”,之後在下午3點27分又推翻說“進入失敗”。在此過程中,還發生了西海海警方面表示“不是進入客輪,而是注入空氣”,推翻了作為上級指揮部對策本部發布內容的插曲。 

之前在韓政府參與災難救援工作的一位人士指出“海警在現場,安全行政部部長和次官在對策本部所在的首爾,所以出現了這種差錯”,“如果將控製權全權交給像海警那樣可以控製現場的人,並通過此人統籌一切事務就不會出現誤差”。 

韓政府根據國務總理鄭烘原的指示,將“歲月號”的救援和搜索活動的發布權交由“多部門聯合事故對策本部”(對策本部,本部長海洋水產部部長)全權負責是在事故發生59個小時以後的4月18日下午8點左右。直到那時才根據應急預案采取措施,但救援工作已出現問題,韓國一片譴責之聲。 

此外,組建對策本部的過程也很不順。當初總理室4月17日組建了鄭總理擔任本部長的泛政府對策本部後在第二天就推翻了這個。原因是“即使不組建機構,總理也擁有可以指揮事故後續工作的法律依據”(總理室相關負責人)。 

現在青瓦台危機管理中心有2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有一半左右是軍隊出身,有一名是安全行政部派遣人員。還有人指出,包括危機管理中心在內,青瓦台國家安保室的秘書官級以上職位沒有災難應對專家也是個問題。

【 延伸閱讀 】

■ 韓政府沉沒事故初期應對混亂 報告拖延也是原因之一
■ 更多新聞請看韓國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