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季節限定的大埔 打造台灣黑部立山

中國時報【(執筆:張翠芬)】 沿著台三線翻過蜿蜒的山路,以為將行到水窮處,進入曾文水庫保護區卻豁然開朗,在群山環抱中,一片平坦峽谷地─大埔就呈現眼前,猶如遺世獨立的桃花源地。 知名的曾文水庫位於嘉義與台南交界,許多人卻不知道整個曾文水庫是在嘉義縣大埔鄉境內,大埔是水庫保護區的老聚落之一,因水庫興建而沉寂,也因水源保護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 憑一條牛車路 打通經濟命脈 曾經,大埔被叫做紅花園,這裡有糖廠、兩家戲院、歌廳、行政中心,大埔人憑藉著糖廠的一條牛車路打通經濟命脈,但1974年水庫注水後,產業開發相對受到限制,人口大量外移,大埔由2萬人的繁榮城市變成人口不到5000人的小城,如今,整個地區努力轉型發展觀光產業,期盼找到新契機,重振在地風華。 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主持人劉克襄問道,過去的印象中,覺得大埔沒什麼特色,是個鳥不生蛋、很荒涼的地方,和台三線沿路其他知名景點相比,大埔有什麼特色可以吸引人們在這裡停駐? 「台灣相當少見的老鷹─黑鳶,全台數量只有200多隻,在大埔就有60∼70隻,所以這裡號稱黑鳶的第二個故鄉!」嘉義縣大埔觀光促進協會理事陳俊佑,一開口就讓劉克襄眼睛發亮,因為黑鳶正是環境的生態指標。 雨量豐日照足 生物資源多樣 大埔鄉內有6成土地為國有或保安林地,屬於低密度開發管制的鄉鎮。曾文水庫集水區為中低海拔,區內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孕育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據調查統計,野生鳥種超過百種,蝴蝶、螢火蟲、鍬形蟲種類數量都相當可觀,每年3至10月是賞蝶好時機,5月起進入賞螢高潮。 陳俊佑表示,大埔因身處水源保護區內,發展受到限制,所以地方政府積極推動觀光,在地居民於是號召一群對於觀光有熱血的人們共同組成協會,積極開發地方遊程。 景觀四季更迭 發展深度旅遊 2005年納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後,再次給大埔一個振興觀光的時機。2013年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因應社區需求,媒合北、中、南重量級師資,籌組觀光產業輔導團隊,以集結產業能量推廣大埔觀光。 「這裡蘊涵許多寶藏!」輔導團隊楊璨如老師指出,位於曾文水庫上游的大埔有很獨特的季節景觀,高水位時期,可以體驗釣魚、欣賞鷹群、遊湖觀景、登山健行、高空飛翔、季節美食饗宴,低水位枯水時期,可以觀賞環山草原、探訪紅花園聚落遺跡,「隨四季變化有不同的玩法,是一個深度體驗型的旅遊景點。」 漂流木造藝品 推廣特產筍乾 莫拉克風災後,曾文水庫大量漂流木也成了廢材再利用的藝術創意。協會引進漂流木雕刻技術,社區幾位漂流木藝術創作素人,如趙梅色、林飛宏等人都已成立個人工作室,加入觀光服務產業。另外,麻竹筍也是大埔特產,楊璨如說,早年日本拉麵上的筍乾都是來自大埔,NHK電視台還曾來台拍了一支影片介紹「筍乾的故鄉」。 「水水大埔,需要遊子返鄉打拚,用熱忱的心推動觀光,把繁華找回來!」陳俊佑認為,水庫集水區的限制不是困境,反而像是能保護地方寶藏的「守門員」,大埔擁有的生態、風景、人文「稀有財」,需要政府輔導地方擬定「季節限定活動」的管理機制,協助擴展科技智慧網路旅遊平台,在遊憩活動中善待環境資源,讓大埔成為台灣的黑部立山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