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媽咪為母則強 安胎病床上提前過母親節

本週日是母親節,對許多家庭來說是一個別具意義的節日。但是每年此時,總有一群媽媽無法充分享受這份喜悅,因她們正面臨著可能早產的的惶恐、焦慮,心常是忐忑不安。今年早產兒基金會在馬偕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等全國十一家合約醫院的安胎病房,向辛苦偉大的安胎媽媽們獻上一束桔梗花,為她們加油打氣。

早產兒成長辛苦 早產兒基金會呼籲準媽咪自我檢視

雙胞胎宸宸與恩恩的媽媽從沒意識到自己是高危險妊娠的孕婦,直到懷孕第20週自費做了高層次超音波,醫生告知「妳現在只要用力一下,寶寶就會出來了!」,才發現是子宮頸閉鎖不全,隨即做了子宮頸縫合手術。沒想到第26週發生下腹部劇烈的疼痛,哥哥已經半個身體在子宮頸口,緊急進入安胎病房,醫護人員為媽媽打點滴、打肺泡成熟劑及安胎藥,希望寶寶們能在媽媽體內多成長一天,出生存活率就多增加一分。然而,寶寶們仍然提早來到這個世界。宸宸與恩恩的媽媽說,「以前對早產兒的認知就是體重過輕,只要睡睡保溫箱就會長大,沒想到早產兒的成長過程會是如此的辛苦與煎熬」。

掌握孕期知訊 推出『孕媽咪衛教海報』與『孕媽咪照護網』雙重保護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親心中的寶貝,在得知懷孕的那一刻,爸爸媽媽充滿著喜悅與歡欣,然而許多孕媽咪都沒有警覺自己可能會早產,對早產的徵兆也不清楚。

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了解,20歲以下或35歲以上高齡產婦生出早產兒比率較高,其死亡比例約在1~2成。因此適齡婚孕且具備良好的子宮環境,是蘊孕人類胚胎最完美的組合。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陳治平表示,孕婦本身對懷孕狀況的主動關心、積極投入與培養正確的認知,是降低早產發生的重要關鍵。同時提醒高風險妊娠的孕產婦,從懷孕到生產期間,要選擇有新生兒加護設備的醫院就診、生產。

長期關注婦女議題的立法委員陳曼麗、林靜儀,上任後首次探視安胎中的媽媽。現場許瓊心醫師、陳曼麗與林靜儀委員關懷每位期待新生命誕生的父母。而現場陪同在旁的爸爸表示,「為了孕婦及孩子的健康,即使每天往醫院奔波,再辛苦也願意多花一些時間陪伴他們」。

未來如何保障孕婦及胎兒擁有安全的孕產期,委員們呼籲不僅需要更多醫療資源的投入,更應加強早產防治宣導的正確知識與觀念,並與醫界努力推動高危險孕產婦管理。陳曼麗表示,因為高齡化生育,早產發生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如何幫助婦女們建立正確的安胎觀念及早產兒出院後的照護與長期追蹤檢查,都需要政府全面思考,並提出完整周全的配套措施。林靜儀則表示,身為婦產科醫師非常理解孕婦的擔憂與不安,期待醫界能夠扮演重要角色,提供足夠的資訊且追蹤高風險孕產婦,協助她們進行產前轉送,以順利安胎生產。

黃秀芳委員在5月6日(五)將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探視安胎媽媽們。她分享4月參與早產兒基金會主辦的「給早產兒-第二次機會」紀錄短片發表記者會表示,早產出生有很多可能危及健康的風險。對於可能早產的母親心理負擔非常大,因此要求政府能夠給予這些家庭足夠的支助。即使早產發生,我們也要讓這些可能發生異常的小朋友,把握黃金治療期即早發現與治療。

早產兒基金會呼籲民眾,每一位孕媽咪都有可能會生下早產兒,若能重視自我檢視、對早產有更多認知,將可避免因早產時的措手不及,而危及寶寶與媽媽的生命安全。今年,早產兒基金會與國民健康署合作,推出『孕媽咪衛教海報』發放到全國醫療院所加強宣導。許瓊心醫師呼籲,孕媽咪可以利用候診時間,填寫孕婦健康手冊中的「產檢自我檢核紀錄」,主動關心守護自己也守護孩子的健康。此外,透過早產兒基金會手機版的「孕媽咪照護網」,也能即時掌握預防早產、自我檢查、安胎院所等重要孕產期照護訊息,用雙重保護來防範寶寶的提早來臨。(謝婷婷/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