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法規綁手腳 都更畫大餅

中國時報【本報訊】 中央與地方最近針對都更競相推出政策,無論是內政部研議放寬都更法令,或是新北推動都更2.0,都令人失望;如果政府無法建立完整的「獎懲制度」,讓容積獎勵、拔釘法令能交互運用,都更恐將只是遙不可及的幻想。 新北市研擬針對防災型都更,以租稅補貼、容獎達到「一坪換一坪」目標,事實上,這些政策都無法切中核心。 以台北市為例,前市長郝龍斌放寬都更容獎後,但真正達到「一坪換一坪」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數,更遑論去年內政部修法,明定將容獎天花板限縮在50%以內。再者,比較雙北基礎容積,新北市住宅區大都在300%左右,遠比台北市的住三225%高出近四成,足證新北市更具都更誘因,但無論是簡易都更、自力都更等不同方案,仍無法提高都更意願,足證這些「利多」只是杯水車薪。 如果以此批評新北市府,倒不如質疑中央法規出問題,學者專家制訂的容積獎勵上限,固然是為了都市發展願景,但也限縮了地方政府的容獎權限,扼殺都更的可能。在文林苑事件後,打著居住正義的廉價正義當道,釘子戶反客為主,成為「最強勢的弱勢」,主管機關轉而鄉愿,法令政策大轉彎,這又如何推動都更? 都更不是畫大餅的圓夢方案,中央與地方應討論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否則,所謂都市更新,就跟反攻大陸的口號一樣,不過只是個笑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