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卡關衝擊 恐Q3提前浮現

旺報【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23日公布今年製造業產值,成長率為3.1%,較上次公布下修0.07個百分點,主因是大陸出口替代效應影響擴大所致。IEK資深研究員陳志強指出,今年第2季製造業仍維持穩健復甦,但服貿爭議使經貿談判延宕、我面板等4大產業降稅懸而未決,若第3季中韓FTA簽定,對台製造業產生衝擊,將提前在第3季顯現。 陳志強指出,目前大陸仍有產能過剩疑慮,惟在大陸更加大力度培植自主供應鏈,並採用自產零件下,對台製品產生替代效果擴大,明顯壓縮台商在陸發展空間。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也說,台產業目前面臨長期競爭力衰退跡象,不但韓廠是台主要對手,陸廠崛起更不可輕忽,廠商與政府需共同研討長期對策。 4大產業降稅陸未接受 IEK23日公布今年製造業產值,儘管下修,但第2季製造業仍可穩健復甦,不過對於下修台灣今年全年製造業預測,陳志強分析,除了各主要預測機構對亞洲經濟、尤其是大陸經濟成長的預期不如年初外,台灣今年首季出口表現也不佳,成長僅剩下1%,創下11年來新低。 須積極思考轉型升級 他強調,服貿爭議後對外經貿談判延宕,為製造業出口帶來不利因素;而原訂今年底完成的《貨貿協議》,大陸仍未能接受台灣對汽車、面板、石化和工具機等4大產業降稅要求;此外,若中韓FTA於第3季簽訂,將對台灣產業發展帶來極大衝擊,也將影響國內外廠商投資意願。 IEK主任蘇孟宗也說,在「後學運時代」,必須正視台灣如何因應貿易自由化浪潮;他強調韓國簽完FTA後出口成長快速,是因其享有對東協、印度、智利、新加坡等47個國家的關稅減免優惠,對陸市占率也領先台、日、美、德等國。由於韓國產品與台高達6成重疊,台灣須積極思考轉型升級與經貿協議重要性。 除了對大陸經貿因素,陳志強也說明,下半年台灣製造業需面臨的衰退風險,還包括美國量化寬鬆退場引發資金抽離新興市場,以及各國將掀起升息潮,將使台灣主要出口市場需求減緩,壓抑台灣製造業出口成長力道。 而面對服貿遲遲未生效,IEK已決定第3季將納入衝擊估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