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區域經濟/應對自貿區“缺位元” 江蘇爭取局部政策“突圍

隨著大陸第三批自貿區掛牌在即,在中國大陸區域版圖中,自貿試驗區將形成“1+3+7”的佈局。 但外向型經濟強省江蘇,仍然面臨自貿區“缺位”的境況。 在這一背景下,江蘇採取了“分散突圍”的策略,江蘇各地的開發區、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以及南京國家級江北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向上積極對接和爭取對口政策。 此外,據記者瞭解,目前江蘇多個城市都成立了領導小組,研究自貿區有關政策,且每個城市的探索和側重不盡相同。比如,蘇州正全面梳理上海自貿區80項改革政策和21項已成熟定型的創新制度,江陰則梳理出投資、貿易、金融、行政體制等四大類50多條對接政策。 參與江蘇自貿區研究課題的省社科院研究員張遠鵬對記者表示,一方面,江蘇仍要積極申報,爭取在某些園區獲得部分自貿區相關政策;另一方面則要主動接軌、推廣落實自貿區的經驗。 率先落地自貿區經驗 中國大陸第三批自貿區掛牌在即,以此為標誌的中國大陸新一輪對內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而江蘇不甘於在自貿區上的“缺席”,正在考慮如何進行突圍。其中,如何爭取將自貿區中一些適合江蘇的政策複製過來,是其中的關鍵之一。 2016年11月1日,由海關總署主導的首批海關特殊監管區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率先在江蘇啟動,第一單落戶昆山綜合保稅區。 和上海自貿區涉及“增值稅”政策之一,即“設在自貿區內的企業生產、加工並經 二線 銷往內地的貨物照章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相比,此次江蘇昆山的試點在局部上更進一步,直接賦予區內企業一般納稅人資格,打通了國內增值稅“免抵退”鏈條。 很多企業對這一試點表示歡迎。揚皓光電總經理王錦坤對記者解釋,企業的投影儀有20%在國內市場銷售,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後,可在綜保區外工廠按零部件徵稅,稅率僅為0.5%,與之前內參照製成品關稅率30%相比,兩者關稅差額約2.17億元。 同時,試點企業在進口自用設備(包括機器設備、基建物資和辦公用品)時,也暫免徵收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這就為推動企業的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創造了條件。 比如,緯創資通(昆山)有限公司財務處副處長鄭詠翔表示,車載DVD的關稅從68美元降至6.8美元,這樣就可以把所有的DVD業務全部放在江蘇生產。 記者瞭解,儘管上述措施來自國務院對自貿區經驗的推廣,但江蘇在第一時間搶佔到了率先落點,也來自於江蘇自身的積極爭取。 如南京市委辦公廳的一份檔也提出,“南京應積極開展自貿區申報工作,爭取第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相關政策先落地”。 而南京海關預估認為,僅昆山綜保區每年可釋放區內企業產能1000億元,增加500億元左右的內銷市場,可降低1億元的運營成本(其中減少管理成本4000萬元,增加增值稅抵扣6000萬元)。 南京海關加工貿易監管處副處長嚴華斌對記者表示,在自貿區可複製推廣“14+5+11”項制度體系中,除了內銷選擇性徵稅、商品歸類行政裁定全國適用、區內企業適用A類管理事項等3項因政策限制或調整,未能在江蘇複製推廣外,其他都已推廣。 而在自貿區最新的11項政策中,引入仲介機構開展保稅核查、核銷和企業稽查已在江蘇省內部分範圍內實施,出境加工監管和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已啟動試點,入境維修產品監管新模式則已部分複製。 採取“分散突圍”策略 那麼,為何有的政策全部或部分推廣,有的則選擇進行試點? “必須要有相對應的產業,否則即使有政策作用也不大,因為沒有條件複製。”海關一位元人士對記者表示,海關的自貿區制度以操作性為主,從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角度講,要積極爭取“幾部委共同下文的政策”,比如貿易多元化、期貨保稅交割、融資租賃等。 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則表示,對江蘇而言,應該利用自身的產業優勢和基礎,將政策用得更好,爭取形成一些“局部突圍”。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陳柳也認為,在中央簡政放權的形勢下,各地方應該從“放鬆管制、優化營商環境”的角度去爭取政策支持,“不能什麼都要”。 這就是“分散突圍”的政策。換句話說,江蘇正利用自己的基礎和產業優勢,積極向上爭取,形成“局部”的政策“突圍”。據記者瞭解,這些局部的政策,有些甚至更領先于自貿區。 除了在政策的爭取上採取積極姿態,江蘇各地還利用自貿區的整體政策優勢,積極合作。比如,自貿區在“航運、物流”上有政策優勢,因此張家港市政府就第一時間統籌保稅區、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的業務運作,依託長江國際港務有限公司和江蘇化工品交易中心,緊密對接上海自貿區。最終,形成了亞洲最大的化工品集散地和全國木材、鋼材、糧油等貨物的重要中轉港和長江流域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在2014年就完成了2.7億噸的貨物輸送量,成為全國縣域口岸第一。 但更多的改變仍要從內部出發,因為資訊手段和現代交通已使得“自然區位”優勢減弱,區域崛起更多的在於“制度創新”,在於如何適應市場發展。 南通市商務局一位元官員就對記者表示,對蘇南地區而言,諸多知名有海外業務的企業都在自貿區內設置了財務、營運和行銷中心等功能性的企業總部,進一步壓縮了原有企業所在地的發展空間,甚至有企業開始謀求“區外發展”。 而記者在採訪中獲悉,長江南京段某園區任何一個碼頭泊位的對外開放,都需要企業向4家查驗單位交納一次性開放費用(約500萬元/泊位)和年度保障費用(約100萬元/泊位)。對比之下,同一艘外輪的貨物通關時間在該園區需要2天,在張家港要2小時,而在新加坡只需2分鐘。 這些,都為江蘇發展外向型經濟,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