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產業追蹤/大陸B2B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探討

隨著B2B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對跨境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涉及大陸國內外兩個物流系統以及兩個國家海關檢驗檢疫等多個環節情況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滯後已經成為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闡述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發展現狀基礎上,對跨境電商物流進行優勢和劣勢分析,並提出跨境電商物流發展對策建議。 一、中國大陸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發展現狀 (一)中國大陸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2014年全國進出口貿易規模為26.6萬億元,其中跨境電子商務規模約4萬億元,占比提升至15%,預計2017年占比將達到23.1%。從貿易主體來看,跨境電商分為企業對企業(即B2B)和企業對消費者(即B2C)兩種。 目前,跨境B2C業務發展如火如荼,促使兩類企業快速發展。一類是出口跨境型平臺如速賣通、敦煌網等;另一類是出口跨境型企業,包括DX、蘭亭集勢等公司。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跨境B2C模式制約瓶頸也逐漸顯現。這種模式的缺陷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基礎物流服務跟不上;當地語系化的售前售後服務難以滿足;國際法務摩擦日益加大。具體來說,由於地區和距離的因素,加上海關通關、檢驗檢疫,可能導致小包裹物流不穩定,從中國大陸快遞到歐洲、美國要10∼15天,到俄羅斯一般也要30天左右。至於法務問題,B2C模式要解決難度非常大,做跨境B2C就是要跟世界各國的法務系統打交道,要熟悉各個國家的規則,不借助本地商家合作困難重重。 2015年,隨著15.9噸、價值3.4萬美元的貨物在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單一視窗”平臺成功申報,一批來自杭州環宇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騎乘玩具、木質傢俱和旅行床等,成為全國首個以B2B模式試點出口的跨境電商產品。標誌著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從此前的B2C模式向B2B大貨模式延伸,豐富了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有力促進了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業務發展。B2B模式下,企業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利潤空間將大幅提升。 商務部已經強調:B2B是主體,B2C是補充。B2C還會發展,但是走不遠,走不大。真正要走強的是B2B。B2B跨境出口模式將會成為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主旋律,通過推動制造型企業上線,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經過近兩三年的探索,現在已經形成共識:B2B出口才是我國跨境電商的主流,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二)中國大陸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現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跨境物流尚未適應其發展,二者無法實現協同發展。跨境物流網路系統缺乏協同,具體表現在倉儲、運輸、海關、配送等物流功能缺乏協同,國內物流、國際物流與目的國物流銜接缺乏協同。目前,跨境物流的主要模式包括國際郵政小包、國際快遞、海外倉、國際物流專線、邊境倉、保稅區與自貿區物流、集貨物流、協力廠商物流與第四方物流等。 目前,跨境電商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1)成本高。按照國際上通行的習慣做法,物流成本與GDP之比可以體現出一個經濟體在物流產業上的競爭力。根據中物聯的報告,2013年大陸物流成本為10.2億元,與GDP之比為18%,是美國的2倍,也超過了同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巴西。印度、巴西的這一指標分別為13.0%、11.6%。也就是說大陸的指標不僅明顯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連發展中國家也不如。跨境電商如果要不斷謀求生存空間,需要合理降低物流成本;(2)運輸週期長。跨境物流主要包括國內物流、國際運輸、國外物流。而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的時間遠遠長於國內物流;(3)物流信息不透明。由於跨境物流是在國家間進行,存在資訊不對稱和資訊銜接的漏洞。 二、中國B2B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分析 (一)國際郵政小包。國際郵政小包指通過萬國郵政體系實現商品的進出口,運用個人郵包形式進行發貨。在國際郵政小包中,使用較多的有中國郵政、香港郵政、新加坡郵政、比利時郵政、瑞士郵政和德國郵政等。 優勢: (1)資費低。相對於其他運輸方式來說,因為郵政一般為國營,因此有國家稅收補貼,國際郵政小包服務有絕對的價格優勢。採用這種發貨方式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升價格競爭力; (2)全球化。國際郵政小包可以將產品送達全球幾乎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客戶手中,只要有郵局的地方都可以到達,大大擴展了外貿賣家的市場空間; (3)通關效率高。由於郵政與各國互郵,所以通關率高。 劣勢:(1)通常都是以私人包裹出境,海關的統計上面非常不便,同時也無法享受正常的出口退稅;(2)速度慢。小包的遞送週期幾乎80%以上的包裹都是超過30天遞送;(3)丟包率高。只有掛號件才能進行跟蹤,但賣家不願增加掛號費等成本。 (二)國際快遞。國際快遞主要指UPS(美國快遞公司)、Fedex(聯邦快遞)、DHL(敦豪航空貨運公司)、TNT(TNT國際快遞)。 優勢:速度快、服務好、丟包率低,尤其是發往歐美發達國家非常方便。使用UPS從中國大陸寄包裹送到美國,最快可在48小時內到達,TNT發送歐洲一般3個工作日可到達; 劣勢:價格昂貴,且價格資費變化較大。一般跨境電商賣家只有在客戶強烈要求時效性的情況才會使用,且會向客戶收取運費。 (三)國際物流專線。國際物流專線指物流公司用自己的貨車、專車或者航空資源,運送貨物至其專線目的地。 優勢:運輸成本低; 劣勢:國際物流專線要建立在貨量充足的前提下,否則很容易虧本,所以專線公司一般走的時間不確定,貨滿車才走。 (四)海外倉。海外倉指除在本國地區的其他國家建立的海外倉庫。 優勢:物流成本更低,送貨的實效更快,訂單處理更加方便,庫存管理及盤點更加方便,遠端遙控更方便快捷。充分滿足當地消費者無條件退貨的要求; 劣勢:看不見摸不著的貨物,在一定程度上,對海外倉的信任程度是關鍵因素;倉儲費費用成本較高,如果貨物正處於淡季則不建議使用海外倉。 (五)邊境倉。邊境倉是指在跨境電子商務目的國的鄰國邊境內租賃或建設倉庫,通過物流將商品預先運達倉庫,通過互聯網接受顧客訂單後,從該倉庫進行發貨,是依託邊境口岸和跨境物流通道,針對跨境電商建立的具有多種服務功能的倉儲配送系統,是跨境電商的升級版。 優勢:客戶接到訂單後,貨物從邊境出關,用郵政清關,保證了清關效率,也保證了貨物的安全性; 劣勢:並不是所有的地區都適合邊境倉。 (六)保稅區與自貿區物流。保稅區或自由貿易區物流,指先將商品運送到保稅區或自貿區倉庫,通過互聯網獲得顧客訂單後,通過保稅區或自貿區倉庫進行分揀、打包等,集中運輸,並進行物流配送。這種方式具有集貨物流和規模化物流的特點,有利於縮短物流時間和降低物流成本。 優勢: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可以先把商品放在自貿區,當顧客下單後,將商品從自貿區發出,有效縮短配送時間。通過自貿區或保稅區倉儲,可以有效利用自貿區與保稅區的各類政策、綜合優勢與優惠措施,簡化跨境電子商務的業務操作; 劣勢:可能會造成貨物積壓,增加成本。 (七)集貨物流。集貨物流指先將商品運輸到本地或當地的倉儲中心,達到一定數量或形成一定規模後,通過與國際物流公司合作,將商品運到境外買家手中,或者將各地發來的商品先進行聚集,然後再批量配送,或者一些商品類似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成立共同的跨境物流運營中心,利用規模優勢或優勢互補的理念,達到降低跨境物流費用的目的。 (八)協力廠商物流。協力廠商物流指由買方、賣方以外的協力廠商專業物流企業,以合同委託的模式承擔企業的物流服務。優勢:在跨境電子商務中,由於其複雜性,且對物流投入要求很高,基於資金、跨境物流的複雜性和各種物流障礙,大多數跨境電商選擇協力廠商物流模式。通過發揮專業化分工與規模經營優勢,降低物流企業的經營成本;劣勢:降低了客戶企業對物流的控制能力,客戶企業的公司戰略資訊可能外泄,協力廠商物流企業可能不能提供一些滿足客戶企業個性化需求的物流服務。 (九)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指專為交易雙方、協力廠商提供物流規劃、諮詢、物流資訊系統、供應鏈管理等活動,通過調配與管理自身及具有互補性的服務提供者的資源、能力和技術,提供綜合、全面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優勢: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企業同樣可以享受協力廠商物流的服務,通過協力廠商平臺的時效性有保證;劣勢:第四方物流無成本運作,因此難以取得客戶信任且物流環節增多,運輸風險增大。 三、中國B2B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選擇 B2B使企業之間的交易減少許多事務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費用,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網路的便利及延伸性使企業擴大了活動範圍,企業發展跨地區跨國界更方便,成本更低廉。隨著B2B電子商務規模的擴大,物流的制約因素越來越多、越來越大。B2B跨境電子商務面向全球市場,交易雙方涉及很多國家,各國的物流水平參差不齊、差異較大,加上交易商品種類眾多,對物流的要求差異較大。與大陸國內電子商務不同,跨境電子商務很難以單一物流模式實現跨境物流。伴隨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多種物流模式共用的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應用面更廣。多種物流模式共用,多採用以上9種物流模式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如國際物流專線+海外倉,集貨物流+保稅區物流,國際郵政+國際快遞+國際物流專線+海外倉等。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商品等,採用適合的多種物流模式配合實現跨境物流,能夠有效凸顯各種物流模式的聚合效應。(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劉佳林)【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