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金融透視/資金面年中大考 “存款荒”波及國有大行

雖然中下旬資金市場擾動因素增多,銀行對於中長期資金融資仍然謹慎,但總體來看資金平穩跨過年中預期穩定。與此同時,流動性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待解。

繼6月初央行宣佈擴大MLF(中期借貸便利)擔保品抵押範圍,並於6月6日超額續作4630億MLF後,6月12日,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進行500億人民幣7天逆回購、200億人民幣14天逆回購、300億人民幣28天逆回購操作,逆回購利率與此前持平,實現淨投放300億元。

雖然臨近年中,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出現溫和抬升,主要期限資金利率普遍有所上漲。但與去年相比,目前依然顯得是風平浪靜,尤其在隔夜資金上,價格整體遠低於去年。雖然多家機構都認為今年流動性整體處於較好水準,但疊加美聯儲大概率加息、季末MPA考核、月中繳稅等情況,機構情緒仍然偏謹慎。

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顯示,6月12日隔夜shibor上漲1.1個基點報2.584%;1周Shibor上漲1.3個基點報2.789%,但分別比去年同期低約25個基點和11個基點。

中下旬擾動因素增加
6月初以來,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成本和流動性一直呈現較為平穩的狀況,但這樣的狀態可能在中下旬出現變化,目前銀行融出中長期限資金的意願依然偏謹慎。
首先要面臨的是美聯儲加息的問題。

北京時間6月14日淩晨2點,美聯儲將公佈最新的利率決議與政策聲明。市場普遍分析認為,6月美聯儲加息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4月份開始人民幣兌美元走弱,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資本大幅外流的情況,但市場對匯率貶值和資本流出的擔憂有所上升。”香港地區某外匯交易員表示,“年中的結售匯和外匯占款情況值得關注,因為6、7月是境外上市企業的分紅高峰期,會產生較大用匯需求,另外中美貿易摩擦初步結果是中方減少對美貿易順差,都會導致外匯占款負增長,被動減少本幣流動性。”

但另一方面,即使面臨美聯儲加息和美元反彈,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動力卻有增無減。根據中債登與上清所最新公佈的2018年5月份債券託管資料顯示,境外機構5月份增持人民幣債券604.64億元,國債市場中境外占比上升至6.74%,債券市場整體中境外占比上升至2.04%,同創歷史新高。

“這表明資本全球配置的需求比較強烈,但沒有外匯占款這個管道進行貨幣乘數的擴大,外資對中國資本流動性的補充作用遠不如從前。”上海地區一位元海外經濟與金融市場證券研究員表示。

其次則是季末MPA考核、繳稅、補繳存款準備金、大量逆回購到期等壓力。在監管趨嚴背景下,商業銀行季末會面臨多重指標監管考核,15號又面臨繳准和繳稅截止日疊加,資金拆出意願容易受影響,對資金面形成一定擾動。
另值得關注的是,6月8日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取消了禁止高息攬儲規定,同時放鬆對偏離度指標的要求。“一般而言,銀行為滿足考核要求,季末月份往往會加大攬儲力度,監管部門在6月表示取消禁止高息攬儲規定,銀行之間可能也會開始攬儲大戰,也相應帶來負債端成本提高和補繳法定準備金壓力。”某國有大行金融市場部經理表示。

最後是信用風險上升的擔憂。近期信用債違約頻發,根據wind資料,6月到期債券總償還量更是高達32730.80億元。這一方面推動信用利差上行,一方面銀行則希望保有流動性,防止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交叉傳遞。
“目前中國宏觀杠杆率初步得到了控制,在經濟增長壓力加大和信用收縮負反饋逐步體現的情況下,政策中心也需從去杠杆過渡到穩杠杆。”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表示,“在結構性去杠杆、嚴監管穩貨幣的框架下,央行總體的流動性態度是‘穩健’的,而6月加息的衝擊影響應該也在可控範圍內。”

流動性結構性問題待解
雖然中下旬資金市場擾動因素增多,銀行對於中長期資金融資仍然謹慎,但總體來看資金平穩跨過年中預期穩定。與此同時,流動性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待解。

首先是不同機構之間的流動性問題。“目前的流動性是央行—大型銀行—中小銀行—非銀機構這樣的傳導線,雖然目前央行有意維護市場流動性,但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提供流動性的方式,勢必會造成中小銀行相對於大銀行資本成本上行。因此6月初擴大MLF抵押品範圍和超額續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中小銀行合格擔保品不足的問題,推動銀行體系內部平衡。”上述金融市場部經理表示。

其次是不同市場之間的流動性問題。“雖然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保持相對平穩水準,但信貸市場的流動性卻越發緊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企業、個人的信貸越緊,對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則越寬鬆。”上述海外經濟與金融市場證券研究員表示,“在監管趨嚴背景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市場上的融資能力減少、融資成本大幅度提升,近期債券違約的一個原因也是這些民營企業短期資金流動性變差。”

另值得關注的是,資金面平穩背景下,5月商業銀行發行的2541只同業存單總發行量為2.03萬億,淨融資額為4219.6億元,創年內新高,且其中國有商業銀行同業存單淨融資額也大幅增長。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認為,這說明“存款荒”已經波及大行,同業存單成為融資管道。“系統性‘存款荒’問題的緩解還有賴於流動性層面的呵護,從當前的央行貨幣政策實踐來看,流動性環境仍將是央行注意的重要方面。開年以來已經實施了兩次定向降准,加之6月MLF放量操作,對半年末關鍵時點的流動性較為關注。出於降低融資成本和緩解銀行‘負債荒’問題的考慮,降准置換MLF的政策仍將繼續,MLF+降准政策組合仍然值得期待。”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