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社評--勿任令民粹誤國

台灣自從於1990年代初開始推動全面民主化運動後,「順從民意、人民至上」的口號響徹雲霄,20餘年來早成為絕大多數政客們打擊政敵的絕佳利器。 由於喊得越大聲者,越能獲取政治利益,因此更多的人東施效顰、甚至遊走法律邊緣來打響名號,最終卻讓台灣的民主制度成為一個華而不實、毫無內涵的民主空殼,也難怪會成為國際社會嘲笑的焦點,甚至成為國家競爭力落後的最主要因素! 大家都對「我雖不認同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耳熟能詳、琅琅上口,但有幾個人真正能做到?前新聞局官員郭冠英常以筆名針砭時事,尤其對台獨言論的痛惡,更是不留情面的攻擊。因此,他就成了綠營政客的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所以施壓政府以「嚴重損害政府及公務人員聲譽」為由,迫使他提前退休。 這就是政治正確的後遺症!身為公務人員,郭冠英當然要遵守公務人員言行法規之規範,若有任何違法失職的情事發生,當接受政府處分,馬英九總統、當時的行政院長劉兆玄及考試院長關中皆曾批評郭的不當言行。然而,這樣的作法顯然無法讓在野黨滿意,非逼迫郭冠英去職絕不罷手。 行政部門以殺雞儆猴手法,希望換取在野黨合作的想法,顯然不被接受,反讓在野黨認為執政黨軟弱,也讓在野黨食髓知味、反覆以激烈手段來阻撓施政,使得掌有行政、立法兩權的國民黨空有執政之名,卻無推動政策的能力,形成「到底是誰在執政」的光怪陸離現象一再重複發生。 其次,兩岸關係向來是朝野政黨壁壘分明、也是最容易鼓動政治動員的敏感議題,尤其在獨派陣營更加明顯。去年三月一場以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名、行台獨動員之實的太陽花學運席捲全台,剎時支持兩岸穩定往來、反對台灣獨立的聲音全被壓制下來,任何反學運的聲音都被視為不愛台灣的毒蛇猛獸,而服貿協議利弊得失的討論卻被束諸高閣,這難道是理性的民主? 更甚者,這些發動反服貿學運的人,在高呼「反黑箱」的同時,要求政府談判應透明,也需把談判協議送交國會通過方能生效。這樣的言論固然滿足了他們「知」的權利,卻完全無視談判需保密的最高原則;而修改協議內容的要求更是無知,不僅明顯違反國際慣例,更陷台灣的對外談判團隊於不知所措之境。 這些明顯違背國際談判原則的要求,自豪談判經驗豐富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其實心知肚明,卻在個人政治私心的驅使下,不敢指正他們偏離真相及談判規則的說法,反而加以附和。這些都是傷害民主制度的事例,倘若民進黨明年真的取得總統大位,就看看蔡英文有何本事來進行「既透明、又符合民意」的談判! 在野黨最喜歡以「傾中賣台」來指控馬政府,這是最不需要本錢、卻獲利甚豐的政治動員,尤其對傾向台獨者更有用!看看雲林縣前縣長蘇治芬的說法就明瞭。她表示,「如果是林飛帆或陳為廷代表台灣與大陸談判,她就放心,因為他們愛台灣!」如果這反映了綠營的普遍心態,那代表了台灣的民主政治不可能有回歸理性辯論的一天,因為政治正確才是真道!其他違反台獨路線的人,都該被打入傾中賣台」的反動陣營裡! 國人應慎重反省一個問題:當政客們高呼捍衛民主、捍衛主權,卻容不下不同政治聲音、甚至藉機詆毀污衊對手的時候,他們想保護的,會是誰的民主?誰的主權?這些都是在持續深化民主政治之時,大家必須深思熟慮的重要課題。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