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社評--市長不是局長

-改變台北,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時間回到二0一四年十一月,柯文哲頂著白色力量的帽子,挾著超高人氣當選台北市長,不少人都相信柯文哲將會為台北帶來改變。這樣的期待,恐怕已經落空了,在我們看來,改變的不是台北市,也不是柯文哲,而是市民對柯文哲的認識。那是從期望到失望的痛心!今天,我們想舉兩件事來提醒柯市長,市長不是局長,應該要有更大的格局與視野,否則他不僅將斷送自己的政治前程,更會把台北市的發展拖下水。 先談大巨蛋。柯文哲還沒當選市長,就已經假設大巨蛋有弊案,當選之後,更把它列入重點的五大案。這是標準的先射箭再畫靶的做法。在這個過程中,市政府一再藉公共安全問題來刁難遠雄,最後並勒令停工,以致於大巨蛋現在像個廢墟一樣,而市政府也拿不出任何的辦法來解決這個燙手山芋。 在我們看來,柯文哲眼中就只看到了大巨蛋,或者說他只想到了打大巨蛋,就等於打郝龍斌,而且只要打垮遠雄與大巨蛋,就更證明他當選台北市長的正當性。事實上,他當選本身就已具足了正當性,根本不必再藉大巨蛋來打擊郝龍斌,甚至於他因此忘了一個更重大,對台北市民意義更深遠的市大運。 柯市長如果能將市大運的成功舉辦當成他的重要目標,他應該不致於對大巨蛋採取這種幾近玉石俱焚的做法。他如果了解,他能夠成功舉辦世大運,那台北市民對他的支持將更為堅固,其效用遠遠不是一個大巨蛋弊案所能夠比擬。現在,他兩件事都不會做好,可以說顧此失彼,兩頭落空。 第二件事則是台北市公車票的漲價,讓他被批評為搶錢市長。從他就任至今,已有諸多漲價措施與構想,包括捷運本來也想漲價,後來也因為批評而終止。柯市長主張使用者付費,也希望為台北市增加財源,都無可非議,但使用者付費這個原則不是死原則,它必須放在更大的格局來評估。公車票價的背後,不只是使用者付費的意義而已,它還包括了都市空間的規劃、弱勢的照顧、以及交通的規劃等等。 台北市人口密度過高,當然希望民眾往新北市居住,但公車票漲價豈不懲罰那些在台北市買不起房的民眾。此外,搭乘公車者大部分都是弱勢人士,漲價措施根本是雪上加霜。最後,從交通的觀點來看,市政府應該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紓解交通的壓力。如果公車票上漲,可能增加更多的機車族,造成更嚴重的交通問題,又豈是市府所願意看到的結果。 台北市政,任何一項政策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市長不是局長,必須有更大的格局來看問題,才能夠掌握輕重緩急,為台北市發展創造最大的價值。柯市長還有兩年多的任期,此時改變自己還來得及,我們也希望柯市長能深刻體悟,要改變台北,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