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水域型太陽光電 是破壞景觀還是水庫發光

行政院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其中2025年太陽光電總設置量要達到20GW(10萬千瓦),屋頂型評估推動困難,目標只有3GW,其他17GW都要靠地面型來達成,這表示必須找更多地來種電。地不夠用,連水庫都被相中要推水域型太陽光電,但不論土、水種電都引發抗議。台灣就這麼小,有多少土地或水庫可以種電,又不會產生區域利用的衝突,應該有一個完整的計畫比較好。

為了讓長期目標推動順利,行政院於9月另訂一個短期目標「太陽光電2年計畫」,2018年6月前要新增1,520MW(百萬瓦)設置量。為此行政院動員各部會清出可能的用地,屋頂型包括公有廳設、工廠屋頂、農舍及民間屋頂。

地面型則有:已廢棄的鹽業用地、嚴重地層下陷不利耕作的農地、已封閉的掩埋場、已受污染的農地或工廠用地。另外還有水庫、蓄洪池、埤塘等水域空間。

水域型太陽光電,一出手就被反對

關於水域型太陽光電,經濟部水利署南水局今年8月已在高雄阿公店水庫完成招商,在水庫上方設置約5公頃的水域太陽能設施,每年約可發電600萬度,成為台灣第一座水庫太陽能示範站。第二個規劃中的地點是屏東的牡丹水庫。

什麼樣的水庫適合推動水上太陽光電,水利署南水局副局長連上堯說,基本條件是水庫的水位變化不能太大、日照要充足、設置地點不能太靠近排洪設施、還要有足夠的輸電設施。不過因為都還沒有設置,成效如何並不知道。

而水利署及台灣自來水公司對於推動水上太陽光電相當積極。水利署預計在12月20日「全國水論壇」中通過一項決議:「積極利用水利設施及其範圍推動水域型太陽光電、以及小水力發電,以落實綠能政策」。

自來水公司則在11月29日與台電公司簽署備忘錄,由台水公司盤點現有建物屋頂、土地及水域用地,包括在淨水池上方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也要在水庫上方設置水上太陽光電,並表示太陽光電將「從陸域走向水域,讓水庫發光!」

台水公司提到包括轄下21個水庫、淨水廠都將評估設置的可能性,並提到幾個可能的設置水庫,包括高雄澄清湖及鳳山水庫、嘉義仁義潭及蘭潭水庫等。

就在台水、台電開心簽備忘錄隔天,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卻有多位委員抗議,國民黨立委張麗善質詢經濟部長李世光:「部長你能不能放過水庫,蘭潭是我成長的地方,水上太陽光電會破壞景觀,我要發動抗爭拒絕蘭潭蓋太陽能板。」

民進黨高雄立委管碧玲也說:「我無法接受澄清湖被裝置太陽能。」李世光雖然強調只會用到2%的水庫面積,是很小的範圍,影響不大,但面對立委反對又沒有堅持政策,且當場承諾沒有要在蘭潭設、也不會在澄清湖設。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林全能也說,未來還是會以蓄洪池、埤塘為優先,水庫只占一小部分,這跟水利署、台電、台水積極配合的意願出入很大。而如果未來立委都出來反對選區水庫裝太陽能板,這個政策該如何推動下去。

農地種電,圖為佳冬一期專案。(向陽優能公司官網)
農地種電,圖為佳冬一期專案。(向陽優能公司官網)

農地種電,圖為佳冬一期專案。(向陽優能公司官網)

農地種電也引發與農搶地風波

而土地種電也問題不少,民進黨立委蔡培慧質詢李世光時問:「如果太陽能還跟農業搶地,這是綠能的方向嗎?」

目前規劃的用地之一是「已受污染的農地」,但多年來環保署土污基管會對於受污染農地的政策是,將農地污染整治好以回復可種植狀態。要拿污染農地種電,那表示農地已放棄種植。民間團體多次當面向林全能反映,他同意污染農地要先整治好才會接受種電。但在農地上架高裝太陽能板,陽光還能透進農地讓作物生長嗎?這又是另一個大問題。

而由於民進黨的太陽光電政策太明確了,也引發民間設置熱潮,台南社大研究員吳仁邦提到最近在屏東調查,發現已經有人開始高價搶購農地。過去租一甲地種植租金約6萬元,現在則漲到35萬元,還有聽說漲到60萬元的。而租地種電合約至少20年,等於這塊地要離農20年,期限一到,還可能恢復種植嗎?

吳仁邦說,太陽光電的政策推得太快了,不論土、水種電都應該有一個詳細的研究,如果因為推太陽光電而導致農地大量減少,將會是另一場災難。

*作者為獨立記者


相關報導
北市府啟動追日計畫 太陽能屋頂最快2018年完工啟用
立委力阻澄清湖裝太陽能板 台水縮手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