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當選後為城市注入新活水

【本報綜合報導】商業周刊16日上午召開記者會,用四個企業財務經營的指標,包含現金償付能力、預算支應能力、長期償債能力及永續服務能力,測量地方財政的良窳,公布「20縣市財政昏迷指數評比大調查」結果,其中,前年(2012)度全台財政狀況最好的3縣市分別是桃園縣、台中市、新竹市。 台中市長參選人林佳龍說,台中市在評比報告中名列第二,處於相對其他縣市情況較好的「追蹤觀察區」,對此表達欣慰;但另一方面,台中市的成績,歷經胡市長三屆任期,其實是退步的,退步的幅度在全台20個縣市中排名第五,令他不禁擔憂。 林佳龍說,台中之所以能有比較好的評比成績,其實與台中市過去幾年來仰賴土地重劃的收入,以及在升格後受惠於公債舉債制度的放寬,在沒有大量投入基礎建設的情況下,讓台中市財政跟其他縣市比起來,基本上處於相對較好的狀況。 林佳龍指出,台中財政體質其實不算好,如果不從根本改善,不但一任比一任退步,接下來還可能會面臨財政愈來愈困難的狀況,台中近幾年除了土地重劃,並未投入大量的基礎建設,但這些諸如捷運、污水下水道等等基礎建設,卻是維持一個城市經濟成長動能所必需的支撐。 他認為,台中市在形成中台灣土地炒作中心的同時,也造成鄰近縣市的人口陷落於都市地價之中,這份報告中所反映的,其實是台灣今天缺乏「世代正義」與「區域正義」的現況,所謂的「世代正義」,絕不只是留下健全財政、避免債留子孫而已,更包含為年輕世代創造一個永續成長的經濟環境,避免他們在經濟利益分配的結構下成為弱勢與邊緣族群。另一方面,台灣長期在南、北之間,存有極大的發展差異,即使直轄市如台中,也在不同的區域間,存在著極大的發展落差,並未透過縣市合併升格而改善,這種「區域不正義」的狀況。 林佳龍強調,要解決「世代不正義」與「區域不正義」的問題,就必須為台中創造新的經濟成長動能,並讓成果可以反映在年輕世代的就業與創業機會,以及不同區域間的均衡發展上。他日前提出競選市長的政見「一二三大台中」(一個山手線、兩個國際港、三大副都心),以及未來將提出以創業經濟、培力社會、國際都市,作為這次競選台中市長的重要政策,就是要透過完備的基礎建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產業跟經濟活動,鬆綁民間的競爭力與創造力,強化與國際都市的鏈結,並利用城際合作增進城市的競爭力。 林佳龍指出,再多的硬體建築物都無法支持都市的永續成長,除非有高品質的內涵支撐。這樣發展藍圖,可望創造出一個模式,讓能夠永續都市競爭力的一些基礎建設項目,比如捷運、下水道等等,能夠利用自償性貸款來投資因應。另外,他所提出的「大台中山手線」,就是運用所謂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思維,希望將整體大台中的空間,藉由多元性交通載具的串連,透過交通來帶動土地和商圈的發展,來將各地區的產業進行整合規劃,以大願景的思維面向,搭配政府必要的舉債建設涵養稅源,吸引人口進駐,提升未來世代的城際競爭力。 林佳龍表示,純就財政面而言,台中市政府的財政狀況相較於其他縣市,但仍面臨財政量能不足、人事費用偏高,支出結構僵化,收支差短逐年擴大等問題,而且有越來越依賴中央財政的趨勢。 林佳龍總結,如果他有機會當選台中市長,一定會透過「一二三大台中」的基礎建設,為未來百年的台中發展打好地基,再透過創業經濟、培力社會與國際都市的推動,為城市注入新的活水與泉源,台中將擁有源源不絕的創造力,涵養永續的財源,讓財政支持台中,帶動整體中台灣發展,成為進一步打破台灣整體區域發展不正義的火車頭。20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