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秀心之所向 舞回台灣

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報導】 闊別台灣舞壇7年,旅美編舞家林向秀隨著心之所向、帶著作品《心之所向》回來了。擅於處理東西文化交融、透過舞作關注女性與人性的她,過去在台發表的作品都很受注目。09年,為了兒子的教育,也因為聖荷西現代舞團創辦人、恩師麥斯特(Gary Masters)鼓勵她不該浪費天分、應該繼續跳舞,林向秀毅然移居美國發展至今。 「今年,我終於有機會回來了,帶著這些年在國外發展的作品,還有世界另一頭的舞蹈家人們回到世界這一頭的台灣,讓大家看看我這些年的成績,看看一些很受肯定的經典名作。」洋溢著燦笑,林向秀說。 林向秀目前是聖荷西現代舞團的駐團編舞家與資深舞者,學生時代即赴美習舞、承襲美國現代舞名家荷西.李蒙(Jose Limon)技巧的她,後來在美國的發展、在台灣的教育與創作,也都延續了李蒙一派的技巧,其注重身體重心轉換、強調身體曲線與流動的表現方式,有別於台灣舞蹈界較為盛行的葛蘭姆技巧。 應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的邀請,林向秀以《心之所向》為名,8月帶著3支自己在美國發表過的舞碼回台,包括處理東西文化差異的〈混東西二部曲〉;傳達青年新生力量、反抗意識的〈碎玻璃〉,以及取材自《馴悍記》、描繪男女拉扯往來關係的〈和弦〉。 其中的〈碎玻璃〉是林向秀入圍鄧肯舞蹈獎的創作,其內容氛圍又恰好與台灣社會目前狀態貼近,為此,她特地回台徵選舞者,其中不乏曾參與街頭運動的素人舞者,「他們身體的張力與生命力,讓舞作中的跑、撲、摔、跌更有力度。」 值得期待的,還有李蒙留在世界舞壇的傳奇之作,由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奧賽羅》所改編的舞蹈〈摩爾人的帕凡舞〉。這部搬演無數的作品,僅透過4位舞者、1條手帕,精準表現了原作中關乎背叛、誤會,在愛情裡的盲目等人的狀態。 2012年,這支舞作由李蒙弟子、林向秀的老師麥斯特重新編排呈現,獲得當年度美國鄧肯舞蹈獎的「最佳舞作重建獎」,這獎項堪稱是舞蹈界的奧斯卡,意義非凡。這次來台演出的陣容,都是李蒙一派的代表,也是林向秀早年在荷西.李蒙舞團所設立的李蒙西岸舞蹈計畫(Limon West Dance Project)的老戰友,極有可看性。 《心之所向》將於8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中山堂中正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