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轉向 撼動韓國

工商時報【譚淑珍╱韓國採訪報導】 編 按2017年,「左派」文在寅挾著高民意支持成為韓國總統,當時,韓國社會對這位新領導人、新政府的期待,是一個可以帶來改變與希望的總統。兩年來,韓國到底有什麼改變?對政治生態、社會、經濟結構相似的台灣,又帶來什麼樣的啟發與影響?本報特別從政治、經濟、社會不同面向製作《韓國啟示錄》專題報導,看韓國的故事,想台灣自己的故事。 2019年4月27日的首爾光化門廣場,與2017年5月9日有著相同的面貌:同樣充斥著標語布條、同樣有著從擴音器裡傳來震耳欲聾的口號聲,標語與口號,都是對國家掌權者不信任的控訴,還有對自己政府的失望! 同樣的場景,在不同的時空,畫面有如翻盤式的逆轉。兩年前,聚集在光化門廣場拉開標語、布條的,都是為文在寅當選為總統而歡呼的支持者!他們都是對因「閨蜜干政醜聞案」而遭到罷黜的朴槿惠,還有對當時政權失望的一群「文粉」。然而兩年後的現在,聚集在同一個現場,高舉「左派獨裁」標語的,卻都是對文在寅政府失望的反對者。 站在首爾光化門廣場的人群中,擴音器傳來的嘶吼聲貫穿腦際,熾熱陽光如一把槌子「咚、咚」敲打著後腦勾,恍神中一度以為是在台北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想起同一個時間的凱達格蘭大道上,也有一場民眾「反核」的示威遊行,總統蔡英文也在群眾遊行行列裡。 世代、貧富差距擴大 想起當年的蔡英文,一如文在寅,都是挾著高民意支持登上總統大位,當時,台灣與韓國的人民對新領導人、新政府的期待,是一個可以改變政治生態的總統,是一個可以對世代、貧富差距、社會正義徹底改革的政府。 然而,「世代、貧富落差,非但沒有縮減、反而日益擴大了」。長期研究台韓政經情勢的政大外交系教授劉德海直搗核心的指出:「台韓兩國政治難題的解答,都在經濟。」看看標榜是「創造就業」的韓國文在寅政府,實際的就業指標近乎災難,經濟更是陷入泥淖,「其實,台灣也陷在相同的困境中。」 只是,要求得經濟的解答,必得先突破政治的藩籬。韓國在政治上不同立場的兩派總是涇渭分明、也處處對立。兩年前參與文在寅選舉策略規劃的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當時用一個「難」字概括形容文在寅上任後的政局,兩年後,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國會議員李鍾杰,也用了同一個「難」字。 李鍾杰是韓國獨立運動發起者之一的李會榮之孫,未來有望競逐大位。他對韓國的老一輩帶著戰爭與貧窮的傷痛,有深刻的瞭解,然而,那對年輕的世代來說,是遙遠的故事,而年輕世代有他們自己徘徊不去的痛苦。這是韓國世代間的鴻溝,對國家的信任與期待也深深陷落在這巨大的溝渠之中。 這是韓國政治、社會的現實面,也是李鍾杰會用一個「難」字來概括形容文在寅政府的處境。因為很現實的是,兩年前文在寅雖然贏得總統選舉,卻有59%的韓國國民沒有投票給他,更現實的是,總計300席韓國國會中,執政的共同民主黨雖然是國會最大黨、卻只有128席。所以,金珍鎬與李鍾杰都知道:「如何與各黨、各社會不同階層合作,非常重要。」只要國會杯葛,只有五年任期的總統很難做事,但是,要國會支持,李鍾杰直言,太難。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2019年的4月25日韓國朝野各黨派、超過300多名議員、黨務工作人員們,為了《選舉法》修訂案,在國會殿堂上嘶吼、拳腳相向…。李鍾杰就是從打鬥現場暫時抽身回到國會議員的辦公室接受採訪。他一臉疲憊的說道,「我們在野時,也一直杯葛青瓦台推出的政策、也總是批評政府作法短視…。」 文在寅民意支持重挫 法案,最後雖然在動用警衛維持秩序、執政黨將在野黨全告上法院下強行通過。卻也再次激化了不同政治立場的對立情緒。 拳腳相向的國會衝突畫面,對照兩年前,文在寅在就職演說中強調,「總統的權力,會做最大程度的分享。」並在青瓦台召開朝野會談商討國是,是多麼的諷刺。兩年前,在群眾夾道歡呼中入主青瓦台的文在寅,在就職兩周年的當天,只有幾位近身幕僚陪同、從青瓦台走到鍾路一家韓式餐廳進食,沒有夾道歡呼的群眾,也沒有就職活動,連預定的記者會都取消了,又是多麼的「寂靜」的畫面。 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會長成耆鶴曾說:「我們對每一位總統,包括朴槿惠,一開始都非常相信。」但是,逼近下台時間,大半民心會轉向,支持率也會迅速下滑。歷史事件即使不會完全相同的重演,卻也總是非常相似,如今,在總統的故鄉,連那裡的人都不怎麼支持文在寅。 青年對改革徹底失望 這是因為文在寅上任以來,不但民生、經濟政策失衡,執政黨的議員及地方首長的醜聞,也都得到檢法機關的「官官相護」,讓曾經相信他能改變政治生態、徹底改革的韓國人相當失望。 而文在寅在韓半島問題上的努力,換來的是年輕人對文在寅的支持度跌破50%。「只顧北韓,不顧百姓溫飽、年輕人的需求…,」這是4月2日在青瓦台內,韓國青年關係網代表嚴昌煥對文在寅政府的控訴。當他向文在寅訴說年輕人的處境時,是傷心的哭了起來,這對曾經承諾過「會為國民拭去臉上不幸淚水」的文在寅來說,又是多麼難堪的場面。 「總統這工作,不好做。」鉅鵬集團會長、也同時是「首爾台北俱樂部」會長的白茸基指出,不管是那個政權,都不會盡善盡美,「我們國家的人對所謂的改革,是能夠讓他們得以溫飽,至少也要讓他們能多賺到一瓶燒酒。」每次的不滿,都導致聲望下跌。 「因為,政治是現實的,現實是殘酷的。」劉德海說,文在寅政府的困局,其實也是蔡英文政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