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不分區:蔡英文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民進黨不分區:蔡英文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新頭殼newtalk 2015.11.12 文/林朝億

民進黨11日中常會通過34名不分區,安全名單裡有9名出自社會人士;如果把原本婦女部的林靜儀及現任不分區立委尤美女也算入,16人裡有11個是出自民間社團,整體而言,外界對這份名單評價甚高。

這裡還有兩個指標可以參考。一、當綠黨前召集人陳曼麗、余宛如被列入不分區時,綠黨發表聲明表示遺憾,並將去除他們黨籍。但馬上就有人吐槽說,綠黨自己的寶不懂珍惜,被別人延攬,哪來遺憾可言?綠黨這個聲明簡直是把自己綁起來送去當禮物一樣;二、農陣的蔡培慧與稅改聯盟的王榮璋,都曾在南鐵東移、減稅、加發津貼等議題槓上民進黨,這兩人進立法院後是改變了民進黨、還是被民進黨收服,值得觀察。

其實,早在90年代初以前,當時政治、社會運動風起雲捲,社運跟民進黨/黨外幾乎是同義詞。1991年國代選舉,民進黨提出的不分區名單,幾乎就是社運界的翻版,比這次來得亮眼。但到了國會全面改選,民進黨開始走執政總路線後,兩股力量分流,獨派的跑去組建國黨、新國家連線;社運的則出走成立綠黨。執政後,核四停建又復工,更是給雙方關係雪上加霜。

2006年樂生運動興起是個轉捩點。學生與院民兩面開戰,一方面包圍民進黨閣揆官邸、另一方面又在國民黨中央靜坐抗議。這是2千年後,台灣新世代運動的第一波。隨後從野草莓運動、大埔事件、張藥房事件、反媒體壟斷、洪仲丘事件到2014年的318學運,當台灣社會公民運動再度興起時,民進黨幾乎很難真正插得上手。

去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回鍋後宣稱要再度與社會力結合,在台北市禮讓白色力量柯文哲。在國民黨保守勢力莫名反撲的反彈下,民進黨拿下了13個地方首長,創下建黨以來最佳的地方選舉紀錄。

選後,蔡英文又再度宣示將與進步力量結合,讓國會過半。說來容易,實踐卻很難。但10個月過去,在區域立委的艱困選區合作裡,卻是交不出幾張漂亮的名單,有的地方提名甚至看得出僅是既得勢力卡位、防止新人搶食資源罷了,根本就不想當選。最近,台北市第三選區在各方勢力卡位僵持、缺乏勇於承擔下,提名從缺,說是民進黨區域性的「柱柱姐現象」也不為過。

今天,蔡英文提出一張漂亮的不分區名單,總算給了社會一個交代;也勢必壓迫到第三勢力政黨票空間。如果明年,國會還是國民黨掌握多數,那麼漂亮名單依舊僅是裝飾用的花瓶;但如果進步力量真的過半,考驗才是真正的開始。國會不過半,不再是藉口。軍公教18趴議題、資本利得稅、證所稅、土地正義都將在在檢驗民進黨對於理想與現實的堅持。

這次提名還有個有趣插曲。黨主席蔡英文幾個月前就跟蔡培慧深談,希望爭取她當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但最近,蔡培慧被提名風聲走漏後,黨中央一直表持低調,不願意證實。考慮的原因是,蔡培慧所屬的農村陣線,因為台南鐵路東移一案跟賴神關係很僵。高層也很擔心,外界看到蔡培慧名字後聯想到此案,引發黨內挺賴勢力反彈。蔡培慧案是冰山的一角,未來還是會有一些不同的蔡培慧們槓上民進黨傳統的派系利益。是新生力量侵蝕了山頭基礎,或是現實利益收服了這些新人。

講得白一點,這有點像希臘神話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份名單之所以有加分效果,就是因為有一把利劍用細繩吊在民進黨頭上,讓執政者戰戰兢兢。如果未來雙方分手了,那會是一個反民進黨的好指標;但如果這些人以後被馴服成乖乖牌,劍鈍了、拿掉了,那現在對於這份名單的溢美之詞就會收回。

這次提名還有個觀察指標,就是最後一刻才被放入的蘇嘉全。雖然蔡英文一直強調,這沒有選後立院佈局等等。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是擺來制衡柯建銘、陳明文的立院龍頭之爭的。一旦,綠營真的國會過半,蔡英文至少不會陷入非柯即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