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案開都更強徵首例、送建商40億容積暴利

永春案開都更強徵首例、送建商40億容積暴利

柯文哲團隊上任後,先後提出各種打房政策,也大打透明開放政府、公益原則。深陷北市都更一級戰區的市民,本應可期待,現任都市更新主管機關能有智慧面對舊有爭議、秉持公益原則,處裡前朝政府留下的都更爛攤。

然而,現任市府團隊除了另闢戰場、將都更焦點轉移至「公辦」以外,並沒有針對北市90%以上的私辦都更陳窠給出解套方向。如今,具有指標意義、爭議多時的永春警察宿舍都更案(下簡稱永春案)今年一月火速核定過關,顯示郝龍斌時期未解的都更爭議,境況雪上加霜。

回溯2012年,北市府在文林苑都更案動用千名警力,執行都更條例§36強拆士林王家,2013年,大法官第709號解釋都更條例部分違憲。輿論除了指向顯而易見的公益性與程序瑕疵以外,民眾開始意識到:數量眾多的都市更新案,並沒有改善都市機能的作用。實務上,以取得高額容積、炒房獲利為目的的都更案,反而使都市機能惡化、高房價愈高。

過去幾年,違憲風暴與社會輿論並沒有讓永春案等重大都更爭議案的開發腳步停下反省,營建署與北政府反而將都更問題歸罪於:不同意戶卡住9000億都更投資。甚至,北市府為了加快行政程序,2013年起,以「公聽會」規格辦理釋字709號要求每案舉辦的聽證程序;將都更爭議扣上「私權糾紛」帽子、推卸行政責任;將圈地多數等同於公共利益、助長實施者製造社區對立…。以永春都更案為例,高達76%的容積獎勵,共四十餘億的都更利潤,以及做為上千億通案利潤的先行指標,讓郝市府夥同都更業者「硬著頭皮幹下去」。

2014年底,這一場使台灣人民血脈僨張的縣市首長選舉結果,雖然使藍綠翻轉,從都市更新面向而言,卻看不見發展主義轉向環境友善的一點生機。競選期間,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前往拜訪柯文哲團隊,過程中,其競選團隊並未展現對北市數百件建商實施都更案的問題核心之理解,也對北市長久以來的黑箱審議情形一問三不知。選後至今,造成都更亂象的都市更新審議制度仍沒有絲毫改善,審議委員仍身兼業者,無視爭議持續核定多案、拒絕民眾錄音錄影。不禁使人疑惑,柯市府「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方向,到底存在多少「例外狀態」?

至今未完成修法的都市更新條例,還存在公權濫用、圖利開發商等爭議。但我們暫且將中央修法問題擺一旁,單是以永春警察宿舍都更案為例,就可看出,此案從法令程序到公共性問題,都存在不容忽視的嚴重瑕疵,而它的通案指標意義,將會影響往後數百件都更案的政府作為。

完整全文詳見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