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劇專余上沅 從思想改造民族

旺報【記者宋秉忠╱專題報導】 為什麼同時進行變法和維新運動的中日,境遇卻大不同?因為中國人思想保守,無法接受新事物。為了解放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一批留洋的中國學者決定從思想和觀念上去改造整個民族,他們雖未在抗戰時上戰場殺敵,但透過思想教育,卻永久地改變了這個封建的國家。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創建者余上沅,就是這麼一位代表性人物。 國立劇專原名國立戲劇學校,1935年10月18日創建於南京,是國民黨中宣部與教育部合辦,余上沅被聘為首任校長。抗戰爆發,該校於1939年4月遷至四川江安,在江安辦學6年。雖然這所學校是國民黨要用來做宣傳工作的,但開明的余上沅用人唯才,因此學校老師多為當時的左派人物,如曹禺就擔任教務主任。 在大陸易幟前的14年間,這所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唯一的話劇高等學府,培養出大批戲劇人才,其中200多人更活躍於中共建政以後,例如導演謝晉。 94歲的李乃忱就是受到余上沅啟發,而改變一生。他是國立劇專第三屆學生,1939年至1940年在江安校區上學,原先報考劇專是因為在家裡被繼母欺負,為了討生意,才用祖母給他的兩元錢報考劇專。 李乃忱表示,余上沅對民族最大的貢獻,就是扭轉過去國人看不起「戲子」的偏見,真正提升了戲劇表演者的社會地位。當時,江安校區的生活條件極差,連一棵樹都沒有,但余校長認為,敵強我弱,要與日本侵略者長期抗衡,就必須為國儲才;事實上,當時,英國已邀請他出國定居,但他看到國家危亡,毅然決定留在國內。 李乃忱指著江安劇專史料館中的余上沅雕像說,余校長是他一生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