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發中心造艦研發能量 展現國防自主成果

(軍聞社記者方正高雄1日電)由海軍自力完成籌建的沱江和磐石軍艦,是出自於30多年研究設計及技術監造經驗的海軍造船發展中心所屬團隊之手,由於他們悉心全力投入,大幅提升我國海軍制海軍艦的作戰能力,有效確保國家安全。

成立於民國66年的海軍研究發展中心為達成新造艦艇發展的要求,71年整併海軍第一造船廠設計中心,並更名目前的海軍造船發展中心,簡稱為「海發中心」。

該中心主要任務計有造艦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技術評估與艦艇監造、艦艇設計、改裝與性能提升規劃,以及整體後勤支援管理等;先後完成20多項新船設計案,其中包含「光華一號」成功級艦、「光華三號」錦江級艦、「光華六號」飛彈快艇與港勤拖船等建造案,分別進行40多艘艦艇監造和1800項性能提升與加改裝工程,為建構強固的海上長城戮力以赴。

此外,艦艇研究設計以資料為重,該中心蒐藏了4萬7千多份藍圖、3萬6千份技術文件及1千8百多份技術報告,皆納入資訊管理系統收存,並做為國艦國造的重要參據。

在單位服務20多年的海發中心主任邵維揚少將指出,國艦國造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期努力及結合造船團隊才能逐步達成,因此,回顧當年投入「忠義計畫」及「ACS計畫」所保存的心血結晶和培育出的研發、設計人才,方可與時俱進透過現今船舶設計流程與要求、先進戰鬥系統概念與技術,打造出符合作戰實需的錦江級軍艦、光六飛彈快艇,以及禎祥計畫的盤石軍艦和迅海計畫的沱江軍艦等豐碩的國防自主成果。

面對未來的敵情威脅、任務型態、國防預算與人力限制等因素,邵維揚強調,新型艦艇勢必克服有武器酬載大、操作需求人力少,能執行複合型任務,以及降低建造與服勤整體成本等重大挑戰,因此,唯有導入自動化、通用載臺及任務裝備等科技應用技術的海軍制海兵力,才能維護海上交通線暢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