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員難為 山難搜救訓練不足仍硬上

消防員難為 山難搜救訓練不足仍硬上

山難搜救,究竟有沒有值得檢討之處,登山專家說,山區協尋,其實人比器材重要,但因為法令規定,山難搜尋屬於消防隊職責,具有豐富經驗的民間好手,反而得退居第二線,第一線交給消防人員,卻又欠缺相關訓練,也就是制度出了問題。

登山失聯,很難不想到打119,出動消防弟兄救人,南投縣消防局卻因為搜救張博崴判賠200多萬,基層人員士氣低迷。

消防員:「是不是以後所有的山難,都可以比照要求國賠,或者是意外死亡就可以要求國賠,這對我們消防基層同仁來講,士氣傷害非常大。」

消防員:「說我們搜救不力,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

南投消防局強調,51天搜救總共出動605人次、5架次直昇機,白姑大山地勢險峻,搜救期間氣候惡劣,下大雨又起濃霧,搜救人員隨時會從救人變成被救。

南投縣消防局第二大隊長吳嘉宏:「所有搜救人員,都是冒著生命危險搜救,每個人都希望能儘速找到失蹤者,本局不排除會再上訴。」

登山專家表示,山難搜救需要高度專業,消防員受訓不足,卻得站到最前線,容易無功而返,還得冒著「二次山難」的危險。

台北市山岳協會理事長梁明本:「山區搜救的時候,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消防隊員一定要在第一線,然後一般民間有專業能力的,反而是要退到第二線,因為消防隊有法定責任,如果沒有第一線去救,我等下給人家告怎麼辦,所以現在反而是,法定的人沒有那個能力,反而讓搜救有能力的在第二線。」

找民間人士出馬搜救,還比119有效,張博崴不是唯一案例,登山好手黃啟涵山難事件,也讓消防員遭受責難。

山難搜救跟時間賽跑,至少要具備3項能力,第一是追蹤能力,能察覺搜尋對象是否走過這段路,甚至發現墜落失足的位置,第二是山區夜間移動能力,這得依靠豐富登山經驗,所累積出的方向感,不必等白天才能走,可以加速搜救進度,第三是體能,消防訓練著重短時間衝刺的爆發力,但山中搜救考驗長時間的耐力。

專家建議,應該比照歐美,建立完整保險理賠制度,登山失聯,不論出直昇機或搜救隊,都由保險公司委任民間單位處理,搜救費由保險金支付,既可免除國賠爭議,也能減少消防體系的資源浪費。(民視新聞劉松霖、許猛捷台北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