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陸債券納彭博指數 具里程碑意義

工商時報【匯豐中國多元資產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 游陳達】 隨著近期彭博巴克萊指數確定納入中國債券,這是繼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中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著中國經濟發展將迎來新的局面,預料將吸引外國投資者增加購入中國債券,並為全球投資者多元化資產配置提供機遇。 2018年,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在岸債券增加了650億美元,總額達到2,480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個月外國投資者的參與將持續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若其他國際指數陸續跟進的話,我們預料外國資金流入將大幅增加達到1,500億美元至3千億美元的水準。 儘管市場有看法認為,在中國投資可能是一種高風險的選擇,但是這種看法與中國境內的債券正向發展背道而馳,因為中國債券擁有十足的潛力能夠提高收益率、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並可作為降低全球債券投資組合波動性的工具,投資中國的資產也將有助於抓住市場的機會,尤其當中國正處於獨特的經濟發展階段。 我們認為,中國債券市場在未來或將成為全球的第三大市場,隨著近幾年一系列的改革改變了此局面,為外國投資者開闢更多樣、更容易的途徑參與中國市場。僅僅過去一年,海外投資者購入超過810億美元的中國債券,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新興債券市場中最大的外國資金接受國。 就表現面分析,中國債券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原因在於中國債券的收益率比其他主要市場高得多。根據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團隊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10年期的政府債券收益率比美國高出約70個基點,比英國高出約210個基點,比法國高出約270個基點。若與信用評級類似的市場相比,中國市場的股價比愛爾蘭高出240個基點,比日本高出311個基點。 同樣地,宏觀基本面將繼續支持人民幣債券的發展。中國政府政策最近出現轉移,首度為國營企業設定了明確的獲利導向目標,導致國營企業獲利的快速提升。另一個關鍵趨勢是經濟朝向「新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透過國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行,可以觀察到越來越高比例的經濟活動來自於服務業、零售業、科學研究或房地產等產業。 這些因素使得中國政府能夠保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傾向,並提供充足的市場流動性。除此之外,中國也祭出其他刺激措施以降低融資成本,並聚焦於協助信貸移轉到私部門的政策。2019年政府的工作報告明確敦促數量與定價工具的運用,以鼓勵銀行擴大信貸放款力度,與降低實質經濟的借貸成本。 有鑒於此,我們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將支持金融市場維持充沛的流動性,同時可能推出更多主動性的財政政策以鼓勵放款給中小企業,以及更多的地方政府發債量。再者,由於境內的流動性提升,新債發行市場亦有所活絡,再融資管道相較於2018年來得更為容易,反映出中國政府努力要把信用釋出到實質經濟。 再加上中國境內融資條件趨於寬鬆,對於境外美元中國債市而言是一大利多,其理由有二;首先,境內融資成本的降低,給予發行機構更多誘因供境內市場發債,因而減緩境外市場的供給壓力。其次,境內殖利率較低增加了境外債券的吸引力,整體帶動境內投資人對境外債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