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急性期宜驅濕清熱、瀉濁通絡止痛

痛風屬於炎症反應疾病,發作後常會引起疼痛。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張順昌表示,傳統中醫認為,痛風類似中醫的白虎歷節風症,通腸病變在於筋骨關節,發作時四肢百節走痛,就如同被白虎啃噬撕裂般疼痛。中醫辨證常採分期治療,同時依照個別症狀加減用藥。 張醫師指出,這種病症病因主要跟先天稟賦不足、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再加上飲食不節、生活勞倦、風寒濕熱等外邪侵犯,導致濕濁等代謝廢物流注關節,促使局部氣血不通,最後就誘發疾病,引發關節紅腫灼痛。 張順昌醫師進一步指出,臨床上,痛風好發位置包括大足趾、膝關節、踝關節、手足小關節、手腕、手肘部等部位,特徵包括高尿酸血症、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關節畸形等,病情嚴重者甚至還可累及腎臟,最後引起慢性腎炎,以及形成尿酸腎結石。 治療方面,急性期治宜祛濕清熱、瀉濁通絡止痛,同時搭配外敷三黃散以便減輕局部不適;到了緩解期或慢性期,治療上著重於調理脾腎功能,同時加強體內尿酸代謝、排泄。根據研究指出,虎杖、萆薢、滑石、秦皮、五加皮等中藥材具有解熱鎮痛、鹼化尿液、增加尿酸排泄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