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陷此消彼漲戰 集客力為關鍵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5日電)台灣百貨密度全球稱冠,北市及信義計畫區更是飽和激戰,人潮雖不代表提袋率,但集客力仍要先做到位,各百貨去年導入新品牌數百計、擴充餐飲及辦動靜態展,才得以成長。

人潮區開店,相信人潮就是錢潮。隨著台灣引進日本百貨等賣場連鎖化展店作風,全台灣不只超商滿街,各商圈、連北市各行政區及各捷運站與交叉線,幾乎可見百貨、購物中心等賣場盤踞精華地段,連捷運共構建築就是百貨樓館,近來還卡位到機場捷運上了。

百貨卡位飽和、滿載,再多人潮一經各家分食後,恐已將陷入搶商機大戰。

太平洋SOGO百貨總經理汪郭鼎松、統一阪急總經理王寶銘說,信義計畫區百貨真的是競爭達到最激烈的戰區了,微風信義店再開設後,當然會有共榮效應,但信義計畫區內的各百貨要互相奪客了,「真的不宜再開新店了」。

汪郭鼎松分析,大巨蛋內賣場、微風信義店再開,整體百貨業績約到500億元的信義計畫區,最高再撐到近600億元,已頂點了;但同屬性樓館或品類商機,恐將展開「此消彼長」的激戰年代了。

他舉例,在台北101金融大樓裡,已經齊集精品一線品牌,且都是開設全球型旗艦大店,走精品路線的微風信義,在此區的營運挑戰度將遠高於台北市東區的微風廣場。

但為維持業績、甚至提高成長率,「集客力」儼然已成百貨、購物中心等賣場營運首要基本功。汪郭鼎松舉例說,位在東區的太平洋SOGO台北店3館及士林區的天母店,仍可座擁捷緊鄰運站之便,享有集客優勢。

反之,已被信義、板南雙線包夾的信義計畫區,王寶銘說,滿街的年輕人提袋率不高,未來微風信義店再開張,此區百貨必須更強化集客力、讓人入店消費;去年不少百貨業績能成長,全靠卯足勁強化集客力。

以全台連鎖規模最大的新光三越來說,執行副總經理吳昕陽說,去年業績能達793億元,比前年的743億元成長6.7%,主因來自3年來不斷投資,包含推動90個工程改裝25個樓層,去年1年導入380個新品牌,包含全台5店美食街大改裝,並引進海內外知名或星級美食達130個品牌。

他強調,去年1年還跨界舉辦280梯次動靜態活動,整體投資讓提袋達4成,去年光顧新光三越各門市人次高達1.2億人次。

再看單館的統一阪急,王寶銘說,去年業績成長11%,今年要成長6%,全來自全年不斷的活動推出,今年3月還要改裝B2的甜點區,預計4櫃每月業績可達3000萬元以上,還有38萬會員今年要增至40萬名,因為不斷提供會員獨有服務,會員對業績的貢獻度達5成。

此外,微風廣場統計也顯示,去年新品牌導入178個,新餐飲品牌占36家,中大型促銷活動22到25檔,讓去年業績達130億元、成長12%,今年上看170億元。

同屬遠東集團的太平洋SOGO百貨去年也導入上百個新品牌,新餐飲品牌有10幾個,中大型促銷活動20多個,讓去年業績達445億元、成長6.5%,今年上看473.55億元。

遠東百貨去年並導入數百個新品牌,新餐飲品牌近10個,中大型促銷活動20多個,助益去年業績來到423億元、成長7%。10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