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聯發科布局 印度菁英來台秘訓

直擊聯發科布局 印度菁英來台秘訓

當「美國製造回流」、「中國製造外移」等議題風風火火占據大眾視線時,有間企業正悄悄在新竹,替台灣科技業搭起一座橋,通往全球人口第二大國──印度。

「如果用這個機台,一個月可以檢測多少產量?」「這個晶片要怎麼設計,可以讓手機播出來的音樂又大聲又好聽?」「手機裡用台灣的PCB成本會高出多少?」

從2016年12月到今年1月中,坐落在新竹清華大學旁的經濟部專業人員研究中心,每週一到週五,都可以看見42位來自印度各大科技品牌,如印度智慧型手機龍頭Micromax、Lava等公司的資深工程師與中高階主管,用印度腔英文討論著各式手機設計生產相關問題。

師資陣容包括電子五哥中的廣達、全球記憶體模組龍頭金士頓、電子零組件大廠光寶,及印刷電路板龍頭欣興等十數間科技廠。

兜起這一切資源,促成台印兩國手機產業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交流的,正是台灣的IC設計龍頭聯發科。「我們希望能和印度一起從行動裝置成長到物聯網時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一場印度製造的論壇上宣布,未來3年內,聯發科在印度的員工將成長至1,500人,約占目前全集團員工1成,將是海外僅次中國的第二大據點。

手機市場板塊移動

中國成長趨緩,印度卻如猛虎待發

印度目前雖是聯發科第二大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市場,但以營收貢獻程度來看,仍小於整體營收的1成。且此人才課程並無法帶來直接的營收,為什麼聯發科仍如此重視?

首先,是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板塊已逐漸移動。

聯發科今日與美國晶片廠高通、中國晶片廠展訊在手機晶片市場三雄鼎立,是從10幾年前功能型手機時代,開始耕耘中國所得來的結果。目前中國雖仍是全球智慧型手機最大單一市場,但成長已趨緩,印度卻是一頭奮起的猛虎。

根據Ericsson Mobility Report調查,至2015年底為止,印度智慧型手機人口僅約2億1千萬人,略低於總人口2成,但至2021年,預計將成長至8億1千萬人,成為各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印度本土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正處於從貼牌銷售,走向自主設計生產的分水嶺。

聯發科動員近百人

花半年開發課程,化解中、美搶親

印度製造風起雲湧,美國與中國當然不想缺席。當初得知印度政府欲委由聯發科培訓人才後,兩國的晶片廠曾想砸錢「搶親」。論財力與國家資源,聯發科完全比不上對手,但何最後印度仍選擇與聯發科合作,將人才送來沒有邦交的台灣培訓?

負責這個計畫的聯發科印度分公司總經理郭耿聰與同事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訪談官員與手機品牌,才將課程定調為「手機製造概論」,能對手機的設計生產有基本的宏觀概念。

其次,則是得兜起台灣的手機產業鏈。聯發科的應用服務部門花了近3個月時間,去協調手機生產鏈中不同環節的企業擔任講師,這一整套台灣產業鏈才端得出的完整課程設計,讓印度政府埋單。

我們看見聯發科更進一步開展到人才,在印度科技產業中散播種子學員,雖然現在論成功還太早,但至少搭出了一座橋,取下印度製造的貴賓席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