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際線迷思 台大生促人文大樓動工

破天際線迷思 台大生促人文大樓動工

台大的「人文大樓興建案」爭議多年,不少校友和教授認為,大樓量體太大,會破壞天際線影響景觀。大樓遲遲沒蓋,一拖拖了9年,但文學院教室不足,系所散落各處,甚至有學生在危樓上課。今天(19日)上午,上百位文學院師生,用氣球升空模擬天際線,表示蓋大樓不會影響景觀,爭取人文大樓早日動工。

台大文學院師生:「文院青年站出來,人文大樓蓋起來。」

高喊口號之後,數10顆大型氣球在新建大樓預定地冉冉上升,氣球升空的高度,就是大樓的高度,象徵備受爭議的天際線,台大文學院學生發動「人文大樓開幕祭」,爭取新大樓早日動工。

台大文學院學生張斐昕:「為什麼一定要我們流離失所,不讓我們在這上課,而要蓋禮堂或者甚至是一塊,沒有用處的空地呢。」

台大文學院學生:「就是覺得自己是二等的學生,因為台大有個拖吊場在水源,我們常常人類系哲學系的,也會笑戲稱說我們(車)被拖沒關係,反正拖吊場就在我們隔壁。」

人文大樓不蓋,台大文學院就沒有足夠空間,各系所散落校園各處,甚至有學生被迫長年在危樓上課。不是多次天花板崩塌,就是常淹大水,迫切需要新大樓,但預定地在校門口一側的人文大樓,卻遭校友和其他教授反對,一拖拖了9年。

台大城鄉所教授華昌宜:「這是學校的地,但也是有公共性的,我覺得是台灣大學跟台灣的,最好的一塊地,叫做民主公園也好,民主論壇也好民主什麼也好,我覺得是最好的貢獻。」

除了訴求預定地應用其他用途,外界還將矛頭指向人文大樓,會破壞天際線還有周遭古蹟。但文學院代表強調,興建案經過10次修改,大樓高度已經降為14.6公尺,從校門口看進來,有樹木遮擋,根本不影響景觀。

台大文學院長陳弱水:「有人我不知道基於什麼想法,把這個東西妖魔化污名化,跟大樓大廈相比,這是在校內做一個教學學術用的,這不是開發案。」

文學院教授也站出來聲援,呼籲儘快將人文大樓興建案,送台北市府審議,讓這場多年的人文大樓校門口戰爭,早日落幕。(民視新聞陳璽鈞、莊沛文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