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將臉譜師兼任麵包師 自謙技法靠偷學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13日電)艋岬青山宮遶境為萬華地方盛事,負責八將團面師工作的林自賢,一筆一畫將神韻刻畫在扮者臉上,已有26年經驗的他,自謙是早年向師傅偷學而來,平時沒事則化身為甜點麵包師傅。

艋岬青山宮遶境是萬華地方一大盛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在遶境隊伍中擔任駕前護衛的「青山宮八將團」,氣勢萬鈞的步伐、震耳欲聾的擊鼓聲,是全台知名的將中之將。

擔任青山宮5年面師的林自賢,師承嘉義如意振玉堂陳金鑫,17歲那年因北部無面師文化,南下學習製作家將團帽盔、頭盔等裝備,因了解師傅好酒,一有空便「喝一杯」,待師傅七分醉、話匣子一開時,旁敲側擊趁機求教,一路汲取經驗迄今,也間接證明自己的「好酒量」。

林自賢回憶,年輕時什麼都不懂,也感謝師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靜靜的在旁邊偷學畫臉技術,雖然很少直接授教,但隨著時間更迭,慢慢的偷、慢慢的畫,他在18歲那年就能第一次替扮者畫臉,印象相當深刻。

「台南重法術、嘉義重戲班」,林自賢說,台灣許多傳統宗教皆從台南開始,在當地登陸、上岸漸被發揚,隨著時間推移,有些人往南定居到高雄、屏東,也有人向北遷移到嘉義,雖然同是陣頭,仍會為了配合當地風俗、民情有所改變。

他解釋,嘉義以前被老一輩的長者稱為「戲窟(戲班)」,當家將團遷移到當地時,勢必會被戲班所影響,融入戲劇原理、穿著,扮相相對「精緻化」;而台南、澎湖一帶重法術,簡言之就是「起乩、乩童」,但擁有神話故事是兩者共通點。

通常一團陣頭內,必須具備「三師」,意即導師、法師及面師。早期的導師、法師通常是團員擔任,僅面師需要外聘,原因不外乎早期會拿筆的人不多,因此這項傳統延續迄今,絕大部分還是外聘居多。

每一個畫面師的手路、風格都不一樣,但從包頭巾、淨身、打底、描繪到調和的方式不變,唯一的獨門秘方就在打底用的白色顏料,為了避免扮者流汗導致顏色褪去,必須調配抗水性佳、又不會傷害皮膚的配方。林自賢說,做畫面師這一行,常半夜凌晨就得起床替扮者畫臉,以便能在早晨順利出團,由於這些扮者大多不會集中在一起,往往是嘉義跑、彰化跑,最高紀錄一週畫100多個,一兩天沒睡都是常態,但為了傳承這項技藝「再累也值得」。

由於陣頭活動非天天有,林自賢也習得第二專長,平日就在麵包店擔任烘焙師傅,最擅長的就是製作黑森林、乳酪蛋糕,甚至還會接單創意蛋糕,復刻時下最流行冰雪奇緣、憤怒鳥樣式,記者詢問,為何不將神將臉譜重現在蛋糕上?林自賢笑答,「總不能把神明吃下肚吧」。10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