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婦女貢獻、育兒政策見效 德國生育率創33年來新高

近幾年來,台灣與日本政府都因為生育率過低所困擾。不論民眾是不想生或是養不起,都讓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情形日益惡化。雖然同樣是已開發國家,但身為歐洲大國的德國生育率今年卻出現大轉彎,創下了3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2015年時,德國生育率為每位婦女生育1.5個子女。相當於每1000名婦女中,就有56個新生兒。而德國上一次擁有這樣的紀錄,是早在1982年。德國現在的生育率也高於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地中海國家。德國的出生替代率則是每個婦女生育2.1個子女,目前生育率仍低於2.1。

德國在1990年代統一後,由於當時經濟情形,舊東德的生育率暴跌,導致德國被稱為「沒有孩子的地方」。根據去年4月所公布的預測,德國的人口預計在2060年時將縮水1000萬人,相當於德國人口將從現在的8000多萬人,減少至6800萬至7300萬人。

移民是德國人口狀況翻轉的關鍵因素。2014年至2015年時,德籍婦女的生育率,從1.42上升至1.43,而國內非德籍的婦女生育率則是從1.86 上升至1.95。但這個趨勢不光是源於移民。從2007年起,德國薩克森自由邦(Saxony)的生育率就連連稱霸,但薩克森的外籍居民數,其實是全德國最低的地方之一。在柏林,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有外國背景,但柏林的生育率卻停滯了兩年。

育兒政策扮推手

德國的聯邦人口調查中心(Bundesinstitut für Bevölkerungsforschung)研究主任布亞德(Martin Bujard)表示,影響近期人口趨勢轉變的最重要因素,其實是育兒政策的改革,而東部德國一直都有較好的措施。他說:「(德國)過去15年來,增設了三倍多的育兒場所,讓女兒可以結合工作與家庭,有很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舊西德。」他認為這樣的措施,讓生育率就算沒有無移民的影響,仍能開始成長。

由於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生育率被視為非常關鍵。未來世代不斷縮小,但卻背有重大債務,讓許多德國人呼籲要開始加嚴財政紀律,但下降的生育率卻也讓移民政策有了不同的意義。

聯邦統計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的經濟學家波許(Olga Pötsch)說:「比起2000年代時的德國,現在德國的狀況改善了,但是只有些許差別…但我們近期內不會讓嬰兒潮消失的。」波許也指出,若要彌補90年代及2000年代的低生育率,現在德國的生育率應該要達到2.5至3,才能避免未來人口的不均衡。


相關報導
少子化浪潮襲來,你的母校還好嗎?
高齡少子化》日本有多少百歲人瑞?超過6萬5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