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水於土」撐住國土 雲林遇旱下陷增4倍

去年國內遭逢大旱,政府決定開井救災抽用地下水,卻讓西部走廊地層下陷更加嚴重,雲林顯著下陷面積比起「前年」大增4倍,雲林「元長鄉」單一測點的「最大年下陷量」,從5.5公分增加為7.8公分,水利署加強防治下陷,將剩餘的農業灌溉用水留下來,TVBS獨家鏡頭帶您一探,濁水溪「8公頃河槽補注工程」,了解如何透過疏濬補充地下水,減緩國土消失速度。

圖/TVBS
圖/TVBS

採訪這天,冷鋒壓境,滂沱春雨洗除了濁水溪沿岸的揚塵,壓下飛揚沙土,更替河槽「補水」搶救消失國土。

TVBS主播游皓婷:「留下珍貴的水資源也能減緩地層下陷的速率,我們所在位置是濁水溪的左岸,水利署在這邊進行地下水河槽補注工程,也就是將多餘的農業用水透過疏濬,引流到後方8公頃大的人工補注區,2年下來累計提供1393萬公噸入滲水量。」

靠大自然的重力,將老天爺給的水「種回」地底下撐住地層,空拍鏡頭直擊林內鄉引水渠道,將地面灌溉餘水,分別引入3大補注區變成地下水。

雲科大水土資源中心特聘教授溫志超博士:「這些水是多餘的水,對農業灌溉已經沒有用途,只能順著水路往下游送到海裡頭去,在它往下游走的過程裡面,我們盡量讓它變慢增加它入滲的機會,把淤沙的部分稍微清開來,讓它位置稍微低一點,讓水能夠滲往(深河槽)裏頭流。」

跨過堤防蛇籠,水利專家溫志超博士帶我們去看成果,地下水位陸續補回來,達到供應雲林重要民生用水,湖山水庫有效容量的28%。

雲科大水土資源中心特聘教授溫志超博士:「這邊是沖積扇的扇頂,每天入滲率大概在20公分左右,不會影響扇央扇尾農民取水的水權量,而且不會讓民眾覺得,我們在跟他們搶水破壞他們環境。」

TVBS主播游皓婷:「或許你沒有感覺國土正在下陷當中,有1.9%的國土面積被列為顯著下陷區,碰上百年大旱民眾繼續抽用地下水,顯著下陷面積已經達到688.8平方公里。」

圖/TVBS
圖/TVBS

地下水被超量抽用,地層失去地下水的支撐,造成土壤壓縮,顆粒孔隙壓密往下凹陷,碰上暴雨颱風引發淹水海水倒灌,從台北到屏東西部走廊正在下陷。

TVBS主播游皓婷,減緩地層下陷,「節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減抽地下水,其實台水公司在雲林,原本有186口深水井,我們所在位置是平和淨水廠第14號井,已經停用4年。」

雲林地區停用水井總計39口,灌水泥封井53口,水利署在民國109年,減抽地下水6552萬噸,碰上百年大旱減抽破功,全台地層下陷最嚴重的雲林,甚至被迫「開井救旱」,84口備援水井緊急抽水供家戶使用,統計到民國110年4月,在雲林彰化一級下陷管制區,抽水329.7萬噸。

TVBS主播游皓婷:「全台灣最完整的地層下陷觀測站,就在這裡雲林土庫國中,雲林的下陷危機,我們透過這個水準點就可以知道,其實在前年,雲林最大下陷速率多達5.5公分,顯著下陷區域面積103.3平方公里,為了更精密掌控地層下陷現況,必須仰賴這套儀器『磁環式地陷井』。」

地層下陷監測技術員:「(探測器蜂鳴聲)110公尺,114.350(公尺)下一點。」

成大水工所水資組副組長林政偉博士:「每一口井約設置20到25個磁環,藉由每個月定期量測,可以掌握不同深度範圍地層下陷變化。」

因應大旱缺水開井救旱,可能加速地層下陷。

水利署在下陷1.1公尺的雲林土庫國中,啟用全台唯一一座,400米自動化深層水準樁,掌握深層下陷變化。

成大水工所水資組副組長林政偉博士:「你要是下陷了,它基本上就會變薄,我們變位計量測到的數據就會越來越大,我們會整合現地水文地質概況,以及可能產業抽水量的變化,希望藉此來擬定可能減抽的水量。」

圖/TVBS
圖/TVBS

假設下陷區發生在深層地層,必須減少抽用工業用水民生用水,下陷集中在淺層就得減抽農業用水。

成大水工所水資組副組長林政偉博士:「氣候變遷的影響,使得越發頻繁的旱澇事件,不僅使得地下水資源調配面臨困難,也大大加重地層下陷防治的難度,雲林地區的下陷問題,還是在整個水資源的分布比較不均,整個水資源比較豐富都是在,6月到10月這個豐水期間,在1到5月這個枯水期間,也是剛好產業(種一期水稻)需水,量比較多的一個時候,也加重整個地層下陷發生值。」

監控地層下陷變得困難,政府發獎勵金,鼓勵農民改種省水作物高粱玉米,確保雲林高鐵沿線行車安全。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高鐵沿線也是密切地監控,除了這個地方以外,其實地下水是台灣重要的水資源,它並不是不能利用,而且在這次抗旱裡面你會發現,當我們遇到氣候變遷最緊急的時候,地下水是我們最可靠的水資源,水利署目前對地下水,會進行嚴密地管理跟監控,希望水資源可以有效利用而且不會釀災,水井的計量管理上也已經跟台電合作,透過取得用電資料來掌握用水資料,跟農委會更是希望,透過改變農民的種植狀態,可以減少地下水使用。」

雲科大水土資源中心副組長林啟峰:「(可以看出這次下雨到底差多少),我們會從它不同時間的蓄水面積,跟它(補注區)的水位去建立它的關係式,去反推它大概有多少蓄水範圍,就可以去推估它每一天入滲量會有多少。」

持續監控地下水位涓滴珍惜,你我都是水資源守門人,地下水是抗旱救命水,「種水於土」,讓灌溉用水回歸使用撐住國土。

更多 TVBS 報導
綠徵詢雲林縣長人選 蘇治芬:絕對不是我
黃花風鈴木絕美綻放 用路人不顧生命路旁危險拍照
狂!「這縣市」因紫斑蝶封閉國三 今一分鐘687隻集體北返
謠言「新蒜過剩」引拋售 蒜農:蒜商囤積高價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