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募不管捐 哪知錢怎麼用?

師兄姊血汗錢慈濟內湖開發案惹議,但外界更關注的是,慈濟接受的巨大善款是否公開透明。左圖(本報資料照片)為慈濟志工在街頭募款。上圖為位於內湖的慈濟聯絡處。(陳信翰攝)

中國時報【潘杏惠╱台北報導】 慈濟內湖開發案風波持續擴大,慈濟龐大捐款用途,財務不透明,引發質疑聲浪;社福團體疾呼,慈濟應該公布財務報表,目前《公益勸募條例》修正草案,對於勸募金額達預訂金額,已納入喊停機制,立法院應盡速審議通過。 由多個社福團體發起的「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指出,每年有500多萬個民眾發揮愛心從事公益捐款,捐款金額高達427億元,但現行《公益勸募條例》只管募不管捐,換言之,發生災難時,公益團體只需要針對募款專案,公布收支明細與用途說明即可,至於民眾自行捐款部分,完全不需公開資料。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透過網路透明公開財報,用高標準自我要求展現誠信。陳琬惠指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推動至今,雖有200多個社福團體響應,例如紅十字會、兒福聯盟等,但包括慈濟、創世、家扶、世展會、法鼓山、佛光山等基金會仍未加入,她可以理解這些社福團體「不能加入的原因」。 勵馨基金會台北市分事務所主任洪雅莉說,她不否認慈濟做很多善事,但慈濟從來沒公布捐款細項,民眾無從得知其用途。每逢災難發生,慈濟師姐們在捷運站等公共場所拿捐款箱募款,民眾沒要捐款收據,慈濟也沒給,無從得知這些錢到底如何使用。 國際聯合勸募組織大中華區能力建設總監陳文良表示,宗教團體本來就充滿錢的誘惑,當捐款急速增加,而使用又不願課稅時,如何擴展事業成了必然選擇。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認為,公益團體不是只有做好事而已,核心價值包括公開透明化責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