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 提升公建執行率 可保一

工商時報【于國欽╱專訪】 即將接任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的胡勝正,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做為政府智庫,中經院不能只是做委託研究,未來需要多做前瞻性研究。 至於當前經濟情勢,他認為隨著美國量化寬鬆(QE)力道過猛,全球景氣循環日趨混沌,加上英國脫歐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今、明兩年台灣經濟不會太好,不過今年只要公共建設支出執行率能提高,經濟成長仍可保一;至於兩岸服貿、貨貿則應該繼續推動。以下是專訪的紀要: 問:新政府已上來兩個月,您認為表現如何? 答:新政府面臨很多挑戰,雖然政府官員都很有經驗,但到政策面,這個磨合協調還需要再加強,現在要做的事太多,一方面是短期景氣問題,另一方面是結構改革,再給他們1、2個月,我想會愈來愈順手。 問:談到結構改革,有人認為政府只要著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及經濟結構即可,至於該發展什麼產業應交由市場決定,不必像新政府這樣主導5大創新產業,您認為呢? 答:早年政府決策者如李國鼎、孫運璿了解國際情勢,可以主導產業政策,但如今人才多在民間,政府的角色確實該後退一步。1980年代政府想發展半導體,民間不做,政府可以自己做,但現在如果民間不做,政府可能要考慮一下,要多聽民間的話。 問:既然如此,政府在產業政策上還有角色嗎? 答:過去李國鼎扮演的角色比較微觀,今天政府只是從旁協助。雖然如此,還得扮演一定的角色,包括因應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法規及基礎建設。其實,5大創新只是1大創新,就是亞洲矽谷,其餘生技、綠能、智慧機械、國防(造船)老早有了,政府只是在後面加個馬達而已。 問:台灣短期景氣好嗎?今年經濟成長能保一嗎? 答:不好,今年保一是很大的挑戰,但並非不可能。經濟動能可分為外需及內需,就外需而言,英國脫歐會使得全球經濟在未來1、2年面臨極高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出口不會好到哪裡,接著就要看政府如何操作內需了,如果今年公共支出(4,471億)能如期執行,經濟仍有機會保一,能否保一就看執行率了。 問:台灣上次的循環高峰落在前年10月,依平均收縮期15個月推計,景氣該走出谷底了,但如今景氣依然低緩,台灣及全球景氣循環規律還在嗎? 答:有太多變數在影響循環,因而循環會有混沌(chaos)的現象,就這一波全球景氣循環週期被打亂而言,美國量化寬鬆(QE)是始作俑者,QE這個規模太大了,2001年網路泡沫,美國雖採擴張政策還沒有這麼大規模,由於藥下得太猛,未來要回到常態恐怕需要很長的時間。 問:政府目前推動南向,而西進轉趨消極,您認為兩岸貨貿、服貿協議該繼續推動嗎? 答:兩岸服貿、貨貿協議還是應該推動,現有的協議版本是否夠好?有無協商空間那是另一個問題,但還是應該推動。內容可以檢視,但應繼續談,這樣對兩方都有好處。 問:您到中經院後有何規畫? 答:做為智庫,中經院除了要對政府執行中的計畫建言,也要協助預測景氣,另一方面還要做前瞻性研究,以擴大政府施政的視野,未來像金融科技、物聯網及綠能都會加強研究。以綠能而言,其供給的穩定性、未來的可測性及發電成本,經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必要進一步研究。 問:研究機構經常接受政府委託研究,而研究結果也常被批評只是幫政府背書,如何改善這個困境? 答:確實有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委託案經常是在既定的架構下進行研究,如此一來就很難逃脫政府的結論。我希望未來中經院能多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為此我會去爭取政府預算來進行這些獨立的研究,對政府而言,再窮也不缺那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