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驅除職場人際雜音,掌好自己的方向盤

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驅除職場人際雜音,掌好自己的方向盤

前言: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照著自己的劇本走,若是忘記了自己是誰,就會不自覺地扮演起別人劇本裡的配角,成為一片烘托紅花耀眼光芒下的綠葉。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將這句話放入職場來看,許多員工對於「時機不對」或是「職位不對」的工作,多半能夠泰然處之,只在夜半時分感嘆「懷才不遇」或「恨不相逢未嫁時」。但在人際紛擾方面,卻總是聽見當事者在述說完自己的兩難之後,嘆口氣,發出一句長長的喟嘆:「想要工作和人際兩全,真的好難!」

我們常說,不要以外表做為一個人的評判標準,但實際要如何實踐,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對此,具有網路經營、行銷多方經驗,並在2008年創立「米斯特六團隊」的劉威麟在受訪一開始便直言:「同事之間不能夠刻意當朋友。」

「我們在職場上,甚至任何非家人的同事朋友交流時,除了保持溫暖開放的態度外,更需要每分每秒地提醒自己,我現在在什麼地方。」劉威麟強調,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照著自己的劇本走,若是忘記了自己是誰,就會不自覺地扮演起別人劇本裡的配角,成為一片烘托紅花耀眼光芒下的綠葉。若是每個人都能不忘記自己在哪裡,自然就能保持開放的心胸,面對冷漠保守的人,能毫不尷尬地拉近距離;而與較為熱情奔放的朋友打交道時,亦能保留一些自我,不因界線模糊而迷失了方向。

人際經營,不是為了討好、依賴

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還握有主控權呢?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情境,假如有一天,與你共事的夥伴都不理睬你了,跟你只存有工作上的交流,你能接受嗎?」劉威麟說,很多人害怕被排擠,所以一直努力經營人際關係,但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被排擠就無法做好。

「現在職場架構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以前那種『公司即家,同事即家人』的氛圍已不復存在,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待了十五年,你的同事也不會一直是同一人。」除了人事的流動外,也有可能因為挖角或其他因素,讓原本並肩作戰的夥伴成為競爭的對手,被迫因事業對立成兩派,就算盡力不與對方交惡,也無法保證兩人的感情不會就此消磨殆盡,成為熟悉的陌生人。

於是,劉威麟希望每位迷惘於職場人際的朋友都反問自己,如果面對上述的情境,自己是否能夠承受住心理的壓力。「若是無法撐住,就表示自己還在依賴別人。」不要去擔心職場圈子小,關係不佳會讓自己工作困難,愈是抱持這樣的態度與別人交流,愈容易依賴他人,造成對方的壓力,反而適得其反。

面對人際壓迫,別草率行動

這些想法上的轉變,源自於劉威麟一次的「意氣用事」。

「很久之前我曾在公部門上班,負責與內部部門做技術交流、協調。」因為是空降管理職位,一位主管對此頗有微詞,但劉威麟沒有察覺。「他希望我能和他站在同一陣線,共同打擊其他部門,但我卻跟每個部門都維持良好的交情,沒有合乎他的期待。」那時他剛好在經營部落格,偶爾會趁上班空檔回覆留言,那名主管便以此為把柄,一狀告上高層。

「我那時心裡很不平衡,雖然自己有錯在先,但我的工作績效一直都非常好。」因為這件事,讓一心想在這個部門做出大事業的劉威麟滑了一跤,行事轉為低調,最後更因此遞出辭呈。「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自己早已迷失方向,才會這麼衝動就選擇離職⋯。如果我當時能留下,也許真的能在那裡成就一番事業也說不定。」

這個事件讓他發現,人都會有嫉妒或不服的心情,當感覺受到壓迫,就會起身反抗,做出匆促且誇張的決定。「如果我能不去在意,就能以坦然的心胸去面對旁人的看法和自己的過失,讓自己想為組織做事的動力延續下去。」雖然之後經營了部落格,提供很多公司策略與意見,但無法親手去執行,一直是劉威麟心中的小小遺憾。

職場人際無法掌握,不如踏實做好本分

而現在,劉威麟成了公司的總經理,除了需要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外,亦要協調員工間的人際關係。「我不太干涉部屬之間的事,但他們來找我談時,我會盡力引導這些被攻擊者,往更大的格局去思考。」

比如說,有位員工將電腦借給同事使用,同事歸還後忘記將自己的LINE登出。該名員工發現了,也就繼續保持登入,並偷看同事與其他人的對話,卻因此發現同事加入的群組裡,有許多對於他的不滿與批評。該名員工因此情緒崩潰,跑來向劉威麟尋求協助。

「我會先安撫被攻擊者的情緒,但也會告訴他,不能因為這些攻擊而做出錯誤的決定。」比如說故意拖延進度,造成對方的困擾;或是倉卒離職,造成公司計畫延宕等等。「找攻擊者談是沒有什麼效果的,他們大部分都已形成偏見,所以我只能透過肯定被攻擊者的能力,並提醒他來工作的目的。畢竟大部分的工作,跟人際沒有直接的關係。」人際可遇不可求,無法完全受到我們掌握,若是顧此失彼,最後受到傷害的仍舊是自己。

人際大掃除,留給自己清靜清明

「網路上的留言有時比現實的話語還要更醜惡,那個員工在發現同事沒有登出LINE時,明明可以選擇登出,卻無法要求自己不去在意。」也因為這事件,劉威麟決定不要再讓網路平台的留言影響心情,為了給自己一個清靜、獨立思考的空間,他下了一個決定:清理自己臉書上的一千多名好友。

首先砍除的是介於朋友與陌生人之間,僅有一面之緣的友人,這些可能是因為曾經打過招呼,對方發現臉書便來申請,往後根本沒有聯絡。其次,再砍除那些雖然是朋友,但自己並不想和對方保持聯絡,以及不常聯絡,自己也認為不需用臉書互動的。劉威麟說,這部分最需要勇氣,通常他會選擇先傳訊息和朋友說明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將雜音通通去除掉,就算被笑是鴕鳥又如何,至少我可以讓心情不受到這些閒言閒語的影響。」

不使耳語操控心情,給自己保有安靜和思考的空間,劉威麟握緊手上的指導棒,為自己導演出最好的人生。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