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賺感情 堅持手藝到最後

文化部2日於齊東詩舍舉辦「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活動,堅持傳統行業的藝師李謙宏(左起)、李桂雲、李漢卿、郭常喜、朱義武,還有高雄百年瓦窯第四代傳人李俊宏,口述個人從業的心路歷程。(鄧博仁攝)

中國時報【金穎清╱台北報導】 儘管時代進步,在城市角落仍有堅持打拚的傳產藝師,竹編達人、手工棉被老師傅、錫器藝師、鑄劍高手、竹木行老闆、百年瓦窯傳人,來自北中南的藝師、接班人受文化部邀請,齊聚台北齊東詩舍,為「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活動,以「即將消逝的行業」為題,分享從業的心路歷程。 82歲李謙宏是北台灣僅存的竹笪老師傅,三代以竹編米籮為業,他小學畢業就跟父親習藝。隨著機械工業發展,竹編米籮漸被塑膠袋取代,他考慮轉行時,卻接到新竹米粉工廠訂製竹笪,也有老客戶再次找上門下訂竹籮、竹籃,為了不讓客戶失望,李謙宏說:「我現在還可以做,人家訂,我就做!」 19歲開始隨南投草屯老師傅學做棉被的李桂雲,出師後,靠一床床手工棉被養大3個孩子。如今80歲的李桂雲,累積不少老主顧,還有人把蓋了十幾年的棉被拿回來重新彈製,他也不在意地說:「這不是賺錢,是賺到感情。」 彰化鹿港的寺廟香火鼎盛,燭台、香爐、燈座等祭祀用具皆以錫器打製,出身百年老店瑞興錫舖的李漢卿是第4代傳人,靠著先守住傳統、再求創新的理念,讓老店得以延續。 高雄三和瓦窯第4代窯主李俊宏,20年前一肩挑起家業,特別去學製作日本瓦,搭上文創,成功將百年瓦窯轉型。 國際大導演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中的青冥劍,出自台灣打鐵師郭常喜之手,平時也愛研製古兵器的郭常喜表示,很開心能把興趣當工作,並成立刀劍博物館。這些師傅訴說的點滴回憶,讓與會民眾對台灣的手作工藝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