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修正已合理反映投資人憂慮

工商時報【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美元)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 陸股跌跌不休,受貿易戰影響,今年以來以港股及ADR為主的MSCI中國指數跌幅逾3%,A股的滬深300指數重挫幅度則高達13%。許多人憂心2015年股災現象是否重現,但其實今年總體經濟及企業表現遠優於2015年,本益比卻已修正至接近股災時的低點,逢低布局機會大大浮現。 2015年和現在的狀況有很大不同,當時出口疲弱,出口值幾乎一整年都處於衰退狀態;工業企業利潤也是負成長;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半年時間均在50榮枯線以下;人民幣伴隨資本外流而貶值,導致外匯存底也大幅下降。 但現在基本面比當時好很多。從製造業景氣來看,2018年至今PMI都站在榮枯線50之上,代表景氣仍處擴張;出口亦呈雙位數成長;工業利潤也是正成長,不像2015年的衰退窘境。尤其當初拖累整體經濟最嚴重的產能過剩行業,如煤炭、鋼鐵等,伴隨去產能及去槓桿逐漸收效,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從2015年下半年的負值,一路改善至今年第一季的12%。 雖說總體經濟不差,但可能因為過去長期來看,陸股走勢有一大部分跟人民幣升貶值同向,近期因美元轉強,加上貿易戰影響,又受到人行調降存準率,人民幣走貶,股市也因此受到壓力。 但若看大陸最近這幾季的外匯存底,仍保持穩定,目前尚無影響匯率最關鍵的資金外流問題發生。許多人預期人民幣走貶可能會是大陸面對貿易戰,振興出口的手段之一,但從最近一些重要官員陸續表態「外匯存底充足,有信心讓人民幣保持穩定」的說法來看,引導貶值顯然不是大陸官方樂見的作法。 畢竟大陸貨幣政策現在面臨兩難,若是太過寬鬆,房價就會上漲,人民幣也增添貶值壓力;過度緊縮,則不利經濟發展,像今年不利陸股的主要因素即來自於金融監管趨緊,尤其去影子銀行,對一些高槓桿行業確實增添不少流動性風險。 本月6日起中美開始對彼此出口的商品加徵25%關稅,其實第一輪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影響有限,市場比較擔憂的是,美國是否會進一步把動作擴及到其他2,000億美元的商品。但大陸現在經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內需的支撐,這些貿易戰動作對整體上市公司獲利衝擊並不大。 事實上,我們若將股價拆解為獲利與本益比,會發現最近股市下跌,主要來自於本益比修正。因為市場分析師對於2018年獲利預估值並沒有明顯修正,但MSCI中國指數(不含ADR)成分股本益比卻已經從2017年高點的13倍,滑落至9.7倍,接近過去5年均值。A股的滬深300指數本益比也從15.5倍的高點,下滑至11.5倍,這樣的估值已經接近2015年底至2016年當時股災的最低點。 對照實體經濟狀況來看,投資人過去這段時間的憂慮,應該已經反映在股市的修正幅度上。另一方面,今年很明顯的是,市場投資風格從去年的積極轉為防禦,一些被歸為防禦型產業的醫藥、核心消費、公用事業,明顯跑贏大盤,這代表股市亦反映了投資人風險趨避的行為。 伴隨人行最近貨幣政策在穩健中性基調下稍微轉鬆,加上貿易戰況逐漸明朗,且股市已經大幅修正,投資人心理衝擊將逐漸減少。我們仍看好和內需消費升級有關、不受出口或匯率影響的行業,例如醫藥、教育等,股市回檔反而帶來逢低佈局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