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 早期不一定有症兆

醫師提醒,早期胃癌不一定會有症狀產生,胃癌高危險族群要定期接受胃癌檢查。(photo by 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早期胃癌不一定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台灣消化系醫學會27日指出,胃癌最重要的致病因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內科醫師劉志銘表示,有8成感染幽門桿菌的人,身體並不會出現不適的症狀,等到確診時常常已經是胃癌中晚期。醫師呼籲,家有胃癌病史、慢性胃潰瘍等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和胃癌息息相關。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27日在「診間調查:7成民眾誤以為早期胃癌一定有症狀」記者會中表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加重胃潰瘍症狀,而慢性胃潰瘍則有可能惡化成胃癌。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癌發生率。」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劉志銘解釋,其實幽門桿菌的感染率有3~4成,但據調查,其中有8成的人都不會出現症狀,2成的人會引發潰瘍,而不論是否有出現症狀,幽門桿菌感染會有1~3成的人惡化成胃癌。

「早期胃癌經過治療後,5年存活率有9成。」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家瑞指出,在診療中發現病人罹患早期胃癌的比率,日本7成,台灣6成,而以日本目前的積極防治作為,未來應可以再提高1成。他強調,日本的人口是以「億」為單位,光是增加1成,其人口數就比台灣多很多。

「日本從30多年前就全面性提供40歲以上的國民定期胃癌篩檢,」劉志銘表示,日本的胃癌防治計畫態度非常積極,且從2013年起更進一步推動幽門桿菌的篩檢,並給慢性胃炎感染者給付除菌治療費用。

不過劉志銘也說,我國沒有全面性推廣除菌治療的原因,是「還沒有足夠的研究可以證明治療所施打的抗生素,會不會產生抗藥性。」

醫師提醒,早期治療早期發現,若確診時已經是進行性胃癌(晚期胃癌),第三期5年存活率僅3成,第四期僅0.5成,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潰瘍、胃癌前病變的高風險族群,要定期接受胃鏡的檢查—診斷胃癌最直接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