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貨櫃雙雄 命運大不同

工商時報【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今年年初因為油價大幅下跌,航空雙雄華航(2610)與長榮航(2618),貨櫃雙雄長榮(2603)與陽明(2609)在被列為今年獲利可望突破百億的高獲利族群,但144天過去,航空業表現穩健,還添了陸客來台中轉大利多,貨櫃航商卻還在為嚴重偏低的亞洲-歐洲航線運價苦惱。 從今年首季的表現來看,航空雙雄如果不是一些業外因素,獲利都有超過30億元,華航最後獲利數字是18.50億元,EPS 0.35元,長榮航獲利20.12億元,EPS 0.55元。 貨櫃雙雄中長榮獲利15.26億元,EPS 0.44元,陽明獲利3.03億元,EPS 0.09元,第一季獲利已經不如預期,第二季情況就更不樂觀,因為亞洲-歐洲航線運價從3月份的每箱(20呎櫃)均價7百美元跌到4月份的4百美元左右,不到成本價的一半。 在5月8日,上海到歐洲的運價一度調升到每箱861美元,但是一周後跌到658美元,上周再跌到444美元,台灣運價稍微好些,有5百美元以上的水平,但也是低檔價。 為了挽回頹勢,歐洲線幾個海運聯盟都在減班縮艙,還訂了6月份每箱要調漲8百到1千美元的計畫,但因萬箱級超大貨櫃船在第二與第三季進入交船高峰,船噸過剩問題並非一般。 另一方面因為歐洲線陸續改用萬箱級超大貨櫃船,原歐洲線8千多箱的貨櫃船調駛北美,加上美西線已經有不少船公司改用萬箱大船,近月市場運價也下調,4月10日美西線運價還有1,900美元水平,上周已經跌到1,400美元左右,也已經低於約1,800美元的成本價,只有美東線還在獲利水平之上,讓市場危機加重。 業界指出,現在必須有大動作才能救市,要像2012年下半年那樣,在歐洲線市占率近兩成的馬士基航運能帶頭凍結艙位與調升運價,美國線大家也要能節制,全年才能享有好獲利。 上周五(22日)長榮股票收盤價18.05元,累計近一周下跌6.48%,近一個月下跌11.30%,近三個月下跌19.60%,陽明收盤價12.45元,累計近一周股價下跌7.78%,近一個月下跌21.19%,近三個月下跌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