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MRI檢測 嬰兒比大人還怕痛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嬰兒比大人還怕痛。(photo by Donnie Ray Jones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嬰兒比成人更能感覺到疼痛!英國牛津大學首次以核磁共振成像(MRI)來監測初生嬰兒對疼痛的反應,發現雖然嬰兒無法明確表達身上的痛,但其大腦受刺激狀況和成人相似,甚至對疼痛更加敏感。此研究也透露, 1980年代醫界為初生嬰兒實行重大手術時,多只給予肌肉鬆弛劑避免嬰兒掙扎,而很少或根本不給予麻醉。

根據牛津大學21日發表於官網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員以核磁共振檢測10名年齡介於1至6日的初生嬰兒遭受外部刺激時大腦的反應,發現嬰兒的大腦反應和成人相似,甚至當嬰兒受到128毫牛頓的輕微戳刺時,大腦反應等同於成人受到512毫牛頓的戳刺,顯示嬰兒對外力的反應比成人更敏感。

「嬰兒無法表達疼痛經驗,我們也很難就其外觀觀察嬰兒正經歷什麼樣的痛。」牛津大學兒科學系教授蕾貝卡‧斯雷特指出,核磁共振成像可具體觀察嬰兒大腦對疼痛的反應,此研究推翻了外界認為未發育完全的嬰兒不會真正感到疼痛的說法。

另外,此研究也提到,醫界在1980年代為重症早產兒進行大型手術時,由於擔心嬰兒的身體不能同時承受手術和麻醉的風險,多僅使用肌肉鬆弛劑讓嬰兒保持不動,而不會或僅提供少量止痛處理。

根據薩瓦納醫學中心院長珍‧萊特2005年在美國國會為墮胎相關法案作證時的報告,胎兒感知疼痛的能力從6週大就開始發育。到第20週甚至更早,傳導痛覺的生理和神經生物結構都已經發育,顯示胎兒在母體內就可以感受到痛覺。

一份2014年發表於《新生兒》期刊的研究顯示,現今初生嬰兒平均一天會經歷11項疼痛的醫療程序,然而其中60%的嬰兒沒有接受任何止痛處理。「我們必須重視這些無法發聲的嬰兒的權益。」斯雷特表示,英國仍有許多診所未有處理嬰兒疼痛的觀念與經驗,「若我們知道要提供幼童在醫療程序中的止痛處理,應同樣關注嬰兒疼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