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祥專欄-審慎看待習川會後的金融市場發展

工商時報【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 6月底習川會後,雙邊同意在美國不加徵新關稅下重啟經貿磋商,針對華為議題,美國做出讓步,將允許美國企業向華為供貨,但僅限不涉及重大國家緊急問題的設備,但也指出,華為不會移除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之外。習川會後的發展,讓中美對峙的緊張局勢暫時舒緩,金融市場也似乎重燃多頭希望。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次習川會結果很可能只是進一步延緩雙邊貿易衝突,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仍未得到根本的解決,雙方針對華為是否從實體清單中移除亦未達成協議。進一步觀察,美國政界普遍將中國大陸視為美國的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夥伴,可以預期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經貿與科技衝突,短期內不會結束,中美之間時而對抗,時而磋商將會成為國際關係新常態,也會是投資市場上的長期不確定因素。 自去年川普發起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關稅戰及科技封鎖等政策以來,對全球的製造業及金融市場都造成重大影響,金融市場隨著川普的推特時而急墜,時而驟升,但終將回歸基本面的發展趨勢。就近期的經濟指標及產業數據,試著歸納未來的基本面趨勢走向,來提供投資人因應後續金融市場的波動及可預做的準備。 首先,根據美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NBER的研究,美國自2009年6月景氣落底後,進入二次大戰後第12個景氣擴張期,到今年6月剛好滿120個月,已經進入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景氣擴張期,先前1991∼2001網路泡沫時,景氣擴張期亦為120個月。 景氣循環有高有低,在景氣擴張期已來到歷史新高,特別是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華為自去年第四季起已先行拉高關鍵零組件庫存,而中國大陸出口企業趕在關稅提高之前加快出口速度,美國進口企業亦同樣趕在關稅提高之前拉高庫存水位等「利多」因素下,最近幾個月美國的製造業PMI卻呈現快速下滑的警訊。面對美國景氣擴張期末段疑慮的股市榮景中,現階段投資人需有居高思危的危機意識。 其次,雖然在G20習川會後美國暫緩再加徵新關稅,然而為規避中美貿易戰的關稅風險,出口企業將生產重心由中國撤出或分散至其他國家的趨勢,並無法避免。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占中國大陸的出口總額約20%,又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中美貿易大戰所引動的全球供應鏈遷徙與調整,對全球化的產業發展影響既深且遠,加上供應鏈重組也將增加貨運及關稅成本,勢必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對全球製造業的景氣將是一大挑戰。 6月份的全球製造業PMI,連續第二個月落入50中線之下的收縮區,並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低便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大陸和美國是台灣最大的兩個外銷出口地區,中美貿易對撞,對台灣的外貿出口影響甚巨,去年11月起台灣的外銷出口金額便呈現衰退,到今年第二季仍未改善,對於以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將是沉重的壓力。 最後,美國與中國在科技上的抗衡將愈趨明顯,雖然川普這次放寬華為的採購禁令,讓華為的半導體供應鏈得到喘息的空間,也有機會減緩半導體景氣惡化的情況,讓第三季的半導體行情多了些想像空間。不過這次華為事件已經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巨大衝擊。為擺脫美國的長期鉗制,中國在半導體產業的自給率提升或去美化動作勢必加速進行。 尤其是在第五代通信系統5G的初期發展上,中國大陸以其14億人口市場需求,來支撐建構符合其自主供應鏈應是可預期的發展方向,在中國大陸的關鍵零組件自製率與產品成熟度短期內無法滿足其產業需求之際,將提供台廠順勢切入的機會點,尤其是PA與IC設計廠商,將是短中期的利多題材。 需留意的是,全球的智慧手機出貨量原本就已到了高原期,再加上華為事件衝擊,今年智慧手機市場出現衰退已是難以避免,也就是說整體市場的需求量已不再成長,再考量上半年華為的提前補庫存效應,及不被看好的蘋果新機,下半年「正常」的市場需求,將會是科技廠商另一波考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