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券強制回補 金管會鬆綁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魏喬怡╱台北報導】 每年股東會、除權息前將不再有大量融券軋空行情!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4)日透露,由於融資限制確定放寬,融券正在討論配套;證期局長吳裕群補充指出,券商建置券源系統後,未來只要融券來源不是來自融資,即不再強制回補股票,「這樣投資人就沒有軋空的問題。」 此外,今年是否會因股利扣抵額減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造成投資人無意參與除權?曾銘宗說,會觀察今年是否有大量「棄權」情況。據了解金管會將納入年底前出爐的股市成本分析報告,一次檢討。 金管會昨天舉行網路座談會,有投資人提到融券每年須在股東會、除權息前強制回補,造成市場主力有機會「誘空、殺空」,造成融券投資人大幅虧損。 吳裕群表示,目前要求融券強制回補,是因券源主要來自融資,即投資人借出來的股票,股東會及除權息前必須要還給借出券源的人,以免損及股東權益,但未來若能有其他券源,如券商手中或其他投資人出借的股票,即可比照外資借券,不必有強制回補的規定。 目前推動現股當沖制度,已要求券商準備足夠的券源,建置券源系統,吳裕群表示,這套券源系統若成熟,未來就會擴大到融券部分,只要事先約定若除權息的資金作為費用,且融券者不享有股東權,未來股東會、除權息前就不必要求融券部位強制回補。 但吳裕群也表示,由於必須與券商洽談相關機制,今年股東會、除權息前實施已來不及,可能要等明年才能上路。 另外,有投資人談及券商發行權證,卻造市不足,造成權證投資人想賣、賣不掉;另有人問及是否開放權證比照現股當沖。 對此,曾銘宗表示,金管會研究後認為權證當沖「目前條件還不成熟」,暫不考慮開放。吳裕群則表示,已請證交所、櫃買中心研議,未來要將各權證平均交易量、發行券商的造市能力納入評比,造市能力極差者,未來考慮「限制發行權證」。 吳裕群說:「沒有三兩三,不要上梁山」,券商若沒有能力買回現股避險、造市,就不要發權證,以免投資人要交易時卻沒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