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膽,先有識!3種非有不可的開路能力

要有膽,先有識!3種非有不可的開路能力

泰勒.柯文(Tyler Cowen)是當代最知名的經濟學大師之一,被《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稱為「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家」,他對現在有個很好的描述:

「在我們眼前即將出現的,是個充滿驚奇的時代,如今冒出來的新科技,可能會帶領我們走出『大停滯』的現狀。」

「『兩極化』是這個世代的代表詞,它將適用於工作內容、收入、你和你子女的教育,甚至連你最親密的關係可能也適用。」

「婚姻、家庭、企業、國家、城市和地區,都會看到兩極化的發展:亦即一端的品質大幅攀升,另一端只求勉強圖存。」

隨著數位科技和新經濟席捲各行各業,舊的營運模式和職業不斷被洗牌重來,在兩極化的趨勢下,柯文得出的結論是,最後能出線的只有那些能揮別平庸、有上進心、能擁抱新技術的人——這也是他寫《再見,平庸世代》一書的主軸。

至於如何免於陷入「勉強圖存」的一端?柯文給了個簡單卻雋永的建議:「我們該怕的不是科技創新,而是我們懶得學習。」

2006年以《下流社會》一書,指出社會朝M型化發展,致使中產階級大量消失而轟動日本社會的觀察家三浦展,在新書《第四消費時代》中,則再度指出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現代消費社會下,年輕人所衍伸出的自我主義,是否曾認真經過思考?大家「究竟是先選擇東西,再由這些東西來形成自我?還是首先擁有自我的獨特性,再任由自我選擇想要的東西?」

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少了獨立思考的判斷,不由自主被大環境推動;後者卻有明確的方向,讓周遭一切都成為前進的資源。

來自東西兩方的觀點,雖然各有出發角度,卻不約而同有其共通之處:迎向這股顛覆歷史前例與人類經驗的時代浪潮,個人若要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恐怕得先從建立「與模糊共處、與未知同行、卻又能不隨波逐流」的態度開始。

前路看不清楚,邁步需要膽量;方向、速度都要經過判斷,則得靠見地、知識作為基礎。於是所謂「膽識」兩字放在今天,儼然有了新的意義——有膽有識固然兩者都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個人恐怕得「先有識,再有膽」,才能有別於匹夫之勇,提高成功的機率,為自己開路。

到底什麼叫「識」?分析起來,可以包涵3種層次。

層次1

觀察力,培養有識的第一步

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創辦人詹宏志常被稱為「趨勢大師」,儘管電子商務風起雲湧,但他始終是其中一個不墜的名字。為何在變化中,詹宏志總能比別人更早抓到脈絡和線索?這和他敏感細緻的觀察力有關。

1995年,美國亞馬遜(Amazon)公司與eBay購物網站才剛開始發展線上購物。當時台灣對這一塊仍十分陌生,詹宏志自己也不過是個服務使用者而已,但他對商品如何透過線上下單、線下服務寄送到全球各地十分好奇,於是展開了一連串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