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人民幣納SDR戰略意涵 從貿易大國晉級金融大國

國際貨幣基金(IMF)董事會議30日(周一)將決議是否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若正式被納入,人民幣在全球央行的外匯儲備組合將占有一席之地,不僅朝與美歐主流貨幣並駕齊驅的終極戰略邁出一大步,當人民幣成為SDR貨幣之後,最大意涵將在於加速中國金融改革,可望將中國從貿易大國,進一步朝金融大國目標邁進。

雖然外界多認為人民幣納入SDR象徵意義可能更大於實質,但是,人民幣納入SDR對中國來說是利大於弊,未來人民幣的國際流通量提升,有助於促進中國企業及個人對外貿易、旅行直接使用人民幣,降低匯率風險及成本。

事實上,IMF的調查顯示,除了美元,在2013-2014年期間,全球央行增持最多的儲備貨幣即是人民幣,增加了290億美元。

然而資本自由流動的同時,匯率穩定及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將受到考驗,短期而言,今年8月份人行一次性貶值後,受人民幣納入SDR題材預期及央行干預而升值,目前市場普遍認為一旦正式被納入SDR,央行將逐步減少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因而可能產生一波貶勢。

不過,中國當局一再重申,中國不會採取競爭性貶值的政策,以體現其保持匯率穩定的政策意圖。

中期而言,若貶值預期形成,將導致資金大規模流出,應是中國人行所不樂見;加以明年上半年受美國升息、中國本身經濟仍有下行壓力雙重影響,人民幣或許會相形偏弱,但新的SDR組合於明年9月正式生效後,可望加速全球對人民幣資產配置的調整,屆時人民幣可望重新走強動能。

長期而言,為達到與美元、歐元並駕齊驅的長期戰略目標,人民幣要成為主流貨幣,勢必不能讓市場對該貨幣有長期偏貶的預期。

整體而言,人民幣納入SDR的最大意涵在於加速中國金融改革。因為SDR不只能加速人民幣國際貨幣地位提升,也能使中國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資結算變得容易些,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可降低因貿易結算與金融投資而生的外匯儲備需求,並有助於改善目前所持外債的規模與結構,避免因美、歐、日貨幣政策分化而造成的匯率波動。

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將營造出中國加速金融開放的良好環境,為提升人民幣的流通性,及市場對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需求,朝向更為國際化的戰略目標前進,預料中國的下一步可能是擴大資本帳開放,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加速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可望取得更明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