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拒絕「以暴力對抗暴力」的動物保護

<span>圖片來源:</span><a href="https://www.publicdomainpictures.net/cn/view-image.php?image=215663&picture"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https://www.publicdomainpictures.net/cn/view-image.php?image=215663&picture;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span>https://www.publicdomainpictures.net/cn/view-image.php?image=215663&picture</span></a><span>=</span>

作者:譚栢霖(香港寫手,關懷動物、人心的天路客)

韓國電影《玉子》是描述鄉村小女孩與動物玉子,一起對抗跨國肉品集團的冒險故事,不知曾經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是玉子從屠宰場被解救的一刻?還是幫助小女孩的激進動物組織,結伴誓死對抗集團的戲份?

在現實生活中,近似玉子被解救的情況絕少發生,但動物保護組織與坊間肉食主義的爭戰中,在國外的新聞裡,則是經常被報導。

過去動物保護組織多次以「行為藝術」來表達屠宰業的血腥殘酷。例如2017年,英國有一位激進動物保護主義者,闖入農場偷拍並擅自偷走雞隻;而今年聖誕節臨近的時刻,在英國有一批動物維權人士,於超級市場的凍肉櫃前築起人牆,禁止市民購買肉食用以歡度聖誕佳節。

讓我們試想:若做為一名素食者,閣下是否認同這些可能被眾人認定為偏激的做法?另做為一名非素食者,您又是否會覺得此類行徑著實令人反感,當事人理應三思?

身為動物保護人士,需要知道出發的動機和理念,因為心態決定了後繼的行動。若心態錯了,其後的實踐也就有可能偏差,所以筆者一向也認為,動保人士在進入保護的領域前,需對倫理學有一些簡單的概念和背景,明白倫理學其中所說的道德原則與行動的考量關係,這樣才能建立穩固的良好基礎。

在網絡和坊間的動保評論中,反對暴力施以在動物身上,好使其生命能活出尊嚴,這似乎是大部分動保人士做出相關行動的心態。但是倘若動保者在其日常生活裡,流露一種操控的、語言的、或行為的暴力,社會上的大眾又會如何看待他們的行為?更重要是,如此作法果真就能說服群眾善待動物嗎?

倫理學的學說中,其中一種叫「德性倫理」,它強調追求德性的重要,其言其行成為榜樣,正面影響身邊的人。作為動物保護者,我們堅決反對以暴力對待動物,那麼在日常的生活裡,便要以「非暴力」作為不二之法──既要在動物保護裡,活出「非暴力」的美好見證,更要在與人相處上,實踐「非暴力」的精神,在如斯全面的精神流露上,才會令世人明白到「暴力」的害處和野蠻。

那麼如何判斷某行為是否暴力?標準又在哪裡?這是一個我們需要正視、亦是難以作答的問題。狩獵、虐待,固然是明顯的暴力行徑,但如果我們細心觀察示威言語的宣告、遊行後的活動,其實也能發現暗藏不少的暴力意識,只是這類型的意識形態較難察覺。

讓我們凝聚焦點,重歸於前述的超市動物維權的事件。它暴力嗎?從表面看來,沒有任何打鬥、任何言語衝突,示威者只是在動物的血肉面前,築成血肉的人牆。但示威者的行動中,是否又呈現出一種操控性、限制他者選擇自由的意識形態呢?

反觀在屠宰場中(一如電影《玉子》),動物被嚴格操控,沒有生存與否的選擇權利,我們動保人士會憎惡屠宰業的劣行,直指它們的暴力行動。前述偷闖農場、擅取雞隻的案例,固然已確證是一種暴力奪取的罪行,若換另一個角度去審視這次超市示威者的行動,其心固然可取,但其劣行如何可逭?

都市化急速的發展,令市民與大自然的環境更為疏離,與動物接觸的機會不多,餘者只剩下家中的寵物。在肉食業刻意建立的各種宣傳影像之下,對於「動物們開心地被人類吃下」的處境上,要令市民建立對動物的同理心,簡直是天方夜譚。或許家有寵物者會較易培養出同理心,但為數不少的非寵物飼養者,則需要花上長時間的社會教育和培養。

筆者認為動物保護者需守著「非暴力」的做法,既要有耐性的教育,亦要給予其他非動保人士有自由選擇的空間,或許保護者也可另闢門路,強調素食習慣對身體的好處,讓非保護人士慢慢地從中領略不傷害動物、且對己對人的好處。

例如春節將至,素食者在眾目睽睽之下茹素,也可以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向親友推廣素食和其背後動物保護的渠道。深信唯有動保人士用盡諸般方法,守著「非暴力」的動保初心,才會令動物保護成為有說服性的實踐哲學。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