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難 東莞企業再掀倒閉潮

旺報【記者戴慧瑀╱綜合報導】 大陸製造業環境惡化,東莞工廠關不停,繼2008年後,當地企業正迎來史上第二波大規模倒閉潮。據統計,過去一年內,東莞至少有4000家企業關門走人,累計2008年至2012年5年間,當地已有7.2萬家企業倒閉,專家指出,在缺乏品牌及技術的情況下,傳統代工業成了這一波倒閉潮的重災區,「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事實上,東莞的經濟數據並沒有外界想像的悲觀,根據東莞工商局發布的資訊顯示,今年東莞製造業資料強勁,1至3月東莞市新登記製造業市場主體6014戶,按年增長25.31%。在新增企業中,不少是生物、環保、智慧、光伏等戰略性新興製造業,顯示東莞今年首季的新登記企業已出現新趨勢。 當地政府暗示 該走了 對照上述的倒閉潮,專家指出,透過淘汰及新生,東莞正在開啟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的生命周期,只是,從大大小小的工廠不停關門、熱鬧的廠房冷清下來的情況看來,再加上招工的牌子到處都是,顯然這次東莞的轉型可能將經歷更多的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倒閉潮和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倒閉潮有著本質的區別。他表示,2008年,外貿型企業倒閉,更多是受到外需萎縮的影響,屬於市場原因,但東莞本地學者龔佳勇認為,「這一輪的倒閉,更多的是產業因素,即傳統代工類工廠依靠的產業基礎不復存在」。也就是說,在缺乏品牌及技術的情況下,這些低端及代工類 企業正在喪失產業發展的土壤,其生存空間早已消耗殆盡。 此外,面對這一波轉型,東莞當地政府的態度也令人玩味,一位在東莞製造業浸淫十多年的業者表示,「政府不會直接趕你走,但會釋放一些信號告訴你,你該走了」。他說,「東莞製造業已經空心化了,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接盤者」。 無法再仰賴廉價勞力 龔佳勇指出,東莞製造業正處於從「搭便車」到「買車票」的轉變過程,意即廠商無法再仰賴低廉勞動力、低端技術跟政府補貼生存,轉型升級、面向內需市場成了目前業者最迫切的壓力。 龔佳勇進一步表示,上述所說的「車票」,指的可能是技術、創新或者其他,但對大量加工製造類企業來說,他們必須找到對大陸經濟新的貢獻方式,否則,即使未來外貿短暫回暖,也很有可能將是他們的最後一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