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乳癌≠末期 先遠離復發恐懼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轉移性乳癌是否就等於癌症末期?醫師指出,由於治療方法進步,轉移性乳癌已逐漸被視為一種慢性疾病,臨床雖有患者在短時間內惡化很快,但也有患者經過治療,病情獲得控制,因此維持患者生活品質、使病情穩定,才是轉移性乳癌患者最佳的治療策略。

黃俊升醫師(左)與癌友相見歡並分享治療經驗。(攝影/記者張世傑)
黃俊升醫師(左)與癌友相見歡並分享治療經驗。(攝影/記者張世傑)

台大醫院外科教授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黃俊升醫師指出,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1萬1305名乳癌患者,其中約2成在初次確診病情已轉移,其餘8成雖能幸運早期發現,但每4人就有1人可能在診斷且治療成功後的5年、10年或甚至15年後,面臨疾病復發轉移的衝擊。

晚期乳癌患面對惡疾 應選和平共處

一般而言,對抗早期乳癌的做法是積極除惡,但對晚期乳癌則希望能和癌細胞「和平共處」,希望可以控制腫瘤面積、緩解腫瘤症狀、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提供病人最佳生活品質等。

而晚期乳癌的疾病管理策略,是以毒性較小的治療方式為優先選擇,根據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建議,以乳癌地圖上最大的族群的荷爾蒙受體陽性停經後轉移性乳癌為例,在台灣約有1,700位,可採荷爾蒙治療至第3線無效後,再轉入化學治療,不須提早面對化療副作用。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菊秋則是強調,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統計,未來十年間,全世界將新增高達600多萬的轉移性乳癌患者(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有賴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乳癌已慢性病化,因此除了活得久,如何活得好更是重要的課題。

乳癌最常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骼、肝臟、肺臟和腦部。依據患者腫瘤特性、年齡、體力與轉移復發狀況,可給予適當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治療、抗荷爾蒙治療或抑制骨頭轉移的雙磷酸鹽類藥物等,通常以1至4周不等為療程周期。

乳癌患者在面斷轉移復發,心理恐懼讓後續治療受到影響。
乳癌患者在面斷轉移復發,心理恐懼讓後續治療受到影響。

轉移乳癌復發恐懼 影響後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轉移或復發性乳癌患者,在面對疾病過程中,心理壓力往往比初次得知罹癌還大,病友們可能在發現腫瘤後的生氣、憂鬱、接受、再次發現的沮喪情緒中,不斷的重複循環,讓身體承受更大的壓力,影響後續治療效果。

根據研究顯示,對復發的恐懼會造成癌症患者憂鬱且降低生活品質,並且以較年輕、已婚、有小孩等患者,恐懼程度較高;另外研究也發現,將自己視為是「腫瘤患者」的女性,恐懼程度是把自己當一般人的女性的4倍,因此癌友在身體對抗乳癌的同時,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大家千萬不可小覷。

轉移性乳癌已逐漸被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可選擇多元治療方式與癌細胞和平共存。
轉移性乳癌已逐漸被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可選擇多元治療方式與癌細胞和平共存。

【活動告示板】: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於今年5至7月間,舉辦《活得漂亮․過得精彩–轉移性乳癌繪本故事徵文比賽》,透過故事分享,讓轉移或復發性乳癌的患者,看到不同姊妹人生中的同樣挑戰,得到更多的信心。

本活動另於收件後將故事彙整精簡,與知名插畫家凱西.陳公益合作,發表《ABC抗癌記》鼓勵姊妹「走出來」。即日起,可至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官網下載免費電子繪本,或來電愛波專線0800-528-825索取限量實體繪本。

更多健康新聞:

雙重抗乳癌!二合一標靶延命降風險

和乳癌長期抗戰 醫:先想好下一步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