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獲利 亞洲大宗交易趨熱絡 金額已達去年同期3倍

鉅亨網劉祥航 綜合外電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投資人正於亞洲進行破紀錄的大宗交易,藉此在復甦的市場中獲利。

據統計,2015 年中國及印度企業,已經有近 180 億美元股票,透過大宗交易轉手,金額超過去年同期的 3 倍,主因是目前市場表現良好,流動性也大幅改善。

以 MSCI 亞太指數來看,亞股今年以來漲幅已達 13%,相較之下,S&P 500 共只漲了 2.9%。中國上證指數今年以來已猛漲 36%,香港恒生指數光是這個月就漲了 13%,今年以來上升 19%。

亞洲今年以來的大宗交易,主要賣家是私募股權集團。這個月美國凱雷集團 (Carlyle Group) 以 4.25 億美元,賣出他們在香港持有的家電商海爾股權;中國的弘毅資本 (Hony Capital) 則售出石藥集團 23% 股權,進帳 13 億美元。印度政府則透過私有化,賣出印度煤炭 37 億美元股份。

上周,日本製藥商第一三共 (Daiichi Sankyo) 則以 32 億美元價格,賣掉印度 Sun Pharma 8.9%持股,進帳 32 億美元。雪佛龍則在上個月售出 Caltex 半數持股,獲 36 億美元,成為雪梨最大的大宗交易。

市場的活絡行情,也讓銀行爭先恐後提出計劃已久的 IPO 案,來滿足新股投資人的興趣。

巴克萊(Baclays)亞太地區大宗交易主管 Jack Yee 表示,由於不需顧及監管或董事會的決定,私募資金總是能很快做出決定,進行大宗交易,公司一般需要更長時間評估,但值此時刻,多半也會盡快決定。

買家也會被大宗交易吸引,因為價格通常比公開市場稍有折價。

高盛集團亞太區(日本除外)主管 Jonathan Penkin 表示,全球投資人在中國所持大型股的部位略嫌不足,而大宗交易就是個快速持有的方法。

在滬港通之後,許多基金經理人錯過前波 A 股的大行情,因此常成為大宗交易目前的買家,買進香港股票,提升績效。不過由於搶購熱烈,據稱折價的優惠已經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