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提過分症候群!橄欖球抱嬰兒

媽媽手的學名是「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因常發生於勤做家事的媽媽身上而得名。

「好痛!」對新手媽媽而言,長時間用手腕部位托著日漸沉重的嬰兒,再加上哺餵母乳、幫孩子洗澡等育嬰大小事,幾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媽媽手症狀,婦產科醫師認為,這就像平常人用手腕提起重物一樣,易導致「提過分症候群」,平常模仿球員抱橄欖球的方式抱孩子,可預防肌腱磨損發炎,遠離媽媽手疾病。


媽媽手新名稱 醫師自創「提過分症候群」
大千綜合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婦產科醫師蘇文祥表示,媽媽手的學名是「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特別指的是大拇指靠近手腕側邊的伸拇指短肌腱與拇指外展長肌腱的發炎。一般人只要舉起大拇指比「讚」的手勢,且讓大拇指指甲朝向自己,就能在手腕上清楚辨識這兩條肌腱。
「媽媽手」名詞的來源,是因此疾病常發生於勤做家事的媽媽身上。媽媽們每天煮飯、擦地板、晾衣服都要用到手腕,特別是不太會抱嬰兒的新手媽媽,長時間用手腕部位托著日漸沉重的嬰兒,手腕部靠近大拇指背側的肌腱會逐漸磨損或者過度拉扯,繼而造成發炎腫脹,引起疼痛和無法施力。
瑞士醫師De Quervain是第一個發覺媽媽手困擾且描述症狀的人,因此又有人稱媽媽手為「狄奎凡氏症」。不過,蘇文祥醫師更發揮創意,以疾病的發生與過度使用手腕提起重物、長期負擔會造成肌腱磨損等特點,自創「提過分症候群」的名詞,似乎也頗貼近媽媽手的症狀。


媽媽手媽媽才會有?3C狂讚族風險高
事實上,媽媽手疾病並不僅限於媽媽族群,打字員、廚師、餐廳服務生,以及長期不當操作機器的作業員,甚至是翹著大拇指打電腦、隨時在網路上按讚的3C族,都可能罹患因過度使用手腕肌腱而罹患此病。影響所及,舉凡寫字、吃飯、舀湯、拿筷子都會有問題,更遑論扭轉瓶蓋、提重物、扭毛巾、抱小孩等家事了。
新手媽媽看過來!3招預防媽媽手
然而,不可抹滅的是,新手媽媽仍然是「提過分症候群」的最大患者群之一,嚴重時會讓媽媽痛到畏懼抱小孩,失去培養親子感情的機會。為了幫助新手媽媽遠離媽媽手,蘇文祥醫師建議,可從正確抱姿、幫寶寶沐浴、放鬆運動等3方面進行改善。
1.以正確姿勢抱起日益沉重的嬰兒:


彎腰用雙手撐起嬰兒腋下的抓抱孩子動作,正是造成媽媽手惡化的主因,因為力量會集中在用來做支點的手腕上,這種小關節、小肌肉勉強用力的結果,將會造成大拇指的壓力和傷害;所以正確的抱法應該是蹲下來利用肩膀和手肘當支點,把嬰兒抱向身體,再站起來完成動作,如此利用大關節、大肌肉來完成負重的工作,才不容易造成傷害。
對此,大千醫院產房護理人員也建議,不擅長抱小孩的新手媽媽們,可學習「橄欖球」的抱法,正確施力懷抱孩子且讓嬰兒靠近身體、打直腰身,坐著時也能利用靠枕托高寶寶的高度,確保自己的上半身挺立,並減輕手腕的負擔。


2.幫寶寶沐浴的方法:
幫寶寶沐浴傳統方法必須彎腰駝背、用手腕提水、用手腕維持嬰兒姿勢等,緊張又費力,無疑將使得媽媽手病況加劇,此時除了鼓勵家族成員幫新手媽媽分擔任務之外,也可以考慮改善浴室或澡盆的動線,減少讓新手媽媽彎腰駝背和抬洗澡盆換水的動作,降低幫嬰兒洗澡的壓力。
3.做完家事的放鬆運動:
照顧嬰兒的大小家事很多,實在很難不用到手關節的力量,所以在繁忙的家事之後,適當的伸展活動可以幫助紓解手腕局部腫脹與疲勞;這個動作剛好和按讚的動作相反,必須把大拇指包到4個手指之中,保持手肘打直,手腕朝下施力,直到手感到緊的程度,類似打排球準備低手接球的動作,維持此動作默數30下,接著放鬆休息,重覆10 次,1天做3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