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福忠觀點:華盛頓郵報遠眺二十二世紀

2016 年 1 月 28 日,華盛頓郵報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宣佈搬了新家,發行人 Fred Ryan 說,新家不是為了 2016 年,是要讓我們向前走得更遠,進入 22 世紀,今天的華盛頓郵報,已經從一家成功的報紙轉型成一家媒體與技術公司。亞馬遜老闆、也是郵報的老闆 Jeff Bezos,在遷居儀式上說,他是一個「未來迷」,高度倚賴未來,因為未來永遠會到來,過份的懷舊,會讓我們癱瘓。

華郵大樓
華郵大樓

華郵大樓

新家的編輯部有最新的設計,包括影視攝影棚、直播專訪室、錄音室、到處掛滿了螢幕,而影視師、攝影師、設計師、工程師、社群網路編輯,一起參與記者與編輯,肩並肩的工作。在一個 24/7 的新聞集散中心,可供 20 個人同時工作,四周螢幕顯示郵報自己的影視,主要電視頻道,以及郵報自己的詳細營運數據,去年郵報的數位閱讀率增加了 78%,而且其中的 40% 是 18-35 歲年齡層,對報業來說是一大進展。

自從 Jeff Bezos 在 2013 年收購了華盛頓郵報,大家無時不另眼相看,想知道這位全球最大電子商務的創造人如何帶領報紙。就在兩年以後有了成績,數位讀者超越了紐約時報,2015 年 12 月份到達 7600 萬。這一成長來自多方面的數位合作:翻修過的網站、行動 App、透過臉書與 Google 傳送,以及預先安裝在 Amazon Fire 與 Kindle 平板的郵報優惠,同時也將內容免費提供全美小型報紙網站。

新聞經濟網誌作者 Ken Doctor 說,Bezos 借用了亞馬遜的能量建構了華盛頓郵報,亞馬遜有世界級的銷售經驗,知道顧客的需要,然後順暢的滿足。華盛頓郵報也吸取了同樣的能量,創造了一個技術平台,快速提供分析數據,顯示讀者與網站、讀者與App互動的情況,同時整合市場資訊,提供對象化的廣告與信息。

這個技術平台稱為 ARC,已經發展幾年,去年夏天啟用。ARC 是一個平台,也可以說是一個內容管理系統,或是一個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相當各種服務的連接傘,從影視、到 App 製作、到個人化、到數據分析,每一項服務都是一個模組,每一模組都與別的模組相互連接運轉,下圖就是 ARC 的結構,一共有 15 個模組,從左到右經過創造過程,送到讀者手裡。從這個技術平台,或許看到些許亞馬遜電子商務的影子。


(華盛頓郵報的技術核心 ARC、取自 nickmanlab.org。可點選放大)

ARC 不但用於郵報內部,也供外界同業使用,改善營運,去年十月就租給政治新聞網站 Willamatte Week,使其重新設計,進一步接近讀者。事實上 ARC 正好可以解決新聞媒體長期的疑問,就是如何結合傳統與數位,融合文字、圖片、影視、語音、互動,在沒有太多爭論之下,從概念轉為成品送給讀者。

Bezos 執意提升華盛頓郵報為全國性報紙,大量增加編輯人力至 700 人,僅次於紐約時報的 1200 人,同時加強技術人力,宣稱郵報技術團隊的能力不亞於矽谷,期望與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三足鼎力。

發行人Fred Ryan 在遷居儀式上說,郵報是一個與技術結合的新聞媒體,新聞工作人員與戴耳機聽搖滾樂的技術人員,並肩坐在一起,製造最有吸引力的內容,我們的團隊向前看,遠眺尚未發明的器具與平台,迎接未來,遠眺 22 世紀。

Bezos 率領華盛頓郵報大步向前走,其餘的報紙能否同步跟上,並不樂觀。大多數的美國報紙,目前仍掙扎於數位,大部份營收仍來自印刷,而上市的報業集團受到業績的壓力,只有縮減人力獲得暫時的財務解脫,而產生惡性循環。

資深新聞媒體觀察家 Alan Mutter,也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聞教授,說要做到華盛頓郵報的層次,要徹底改變營運型態與心態,而信心、才華、金錢更是缺一不可,從各方面跡象看來,華盛頓郵報知道如何把一家優良品牌的印刷報紙,調適的走向新世界。

下一世紀還有一段時日,也許遠了一點,我們且看五年以後,Bezos 會把華盛頓郵報帶領到新聞光譜的什麼位置。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原文刊載於ePublishing 電子出版簡訊,授權轉載)


相關報導
日本現代機器人之父石黑浩:研發人形機器人是想更了解自己
風評:從達沃斯論壇主題看人類迫切又深遠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