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黃河》彈出 中國人的自豪

旺報【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9月3日為中國大陸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享譽世界的大陸旅美鋼琴家郎朗近日也應邀參與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在他心目中,最美的抗戰歌曲莫過於《黃河大合唱》;由《黃河大合唱》改編的《黃河》鋼琴協奏曲,郎朗在公開場合已彈過不下200次。他強調《黃河》雖產生於抗戰時期,但早已超越抗戰的範疇。 「音樂希望傳達的畢竟不是戰爭,它傳達的是和平。」郎朗以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為例,如今人們感受到,貝多芬並非是與他人鬥爭,而是與自我內心的鬥爭;《黃河》鋼琴協奏曲也已超越抗戰此一範疇,每當彈奏此曲,郎朗心中都「升騰起一種中國人的自豪感」。 中美建交的破冰曲目 《黃河》鋼琴協奏曲也被視為當年「中美建交」的曲目──1973年9月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由指揮名家奧曼迪領軍於北京、上海公演,成為中共建國後「破冰」的首支美國專業交響樂團。奧曼迪並指揮當時的中央交響樂團(現為「中國交響樂團」),與《黃河》鋼琴協奏曲的創作者之一、鋼琴家殷承宗合作獻上《黃河》。 講起這段往事,郎朗也回憶起,2005年他首次隨中國愛樂樂團至美國林肯中心演出,當時台下氣氛異常熱烈,結果他與樂團也感染到「瘋狂」的氛圍,返場(安可曲)居然彈起《黃河》協奏曲,「我從來沒有過返場彈《黃河》的四個樂章。美國觀眾面面相覷,說這不是傳說中的中美建交曲目嗎?我說這是獻給中美的新時代。」 誇口《黃河》越彈越好 郎朗12、13歲時即首次在電視節目上彈奏《保衛黃河》的樂章,他笑著表示,其他的曲子他不敢誇下海口,但身為一個中國人,他敢說《黃河》協奏曲肯定是越彈越好。 「我小時候彈奏第三樂章,憤怒或者悲愴的感覺彈不出來,力不從心,沒有達到那種心抖的感覺。特別是有一段琵琶改編過來的樂曲,完全把不准。」 郎朗認為,《黃河》鋼琴協奏曲的偉大之處,在於「這首協奏曲的好處是除了蘊含中國傳統的美,還加入了創作者在戰爭中的情緒,比如說家園滄桑的憤怒、保家衛國的激昂。洗星海將戰爭年代壓抑的情緒寫出來了!」 郎朗並記得,有一回他在廣州演奏《黃河》協奏曲,名指揮家祖賓•梅塔一直在後台側耳傾聽,事後向郎朗表示,他慕名《黃河》已久,雖是頭一次聆聽,但這曲子可不比柴可夫斯基的樂曲簡單,寫得很好,是一首很棒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