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大老:怕累怕苦 就別當醫生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謝炎堯。(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時報【廖珮妤╱台北報導】 年輕住院醫師喊苦,但醫界大老卻有不同看法。國泰醫院院長李發焜認為,住院醫師時期的磨練,讓他學會忍受力、耐力,對未來看診、處事態度都很有幫助。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謝炎堯則說,住院醫師的身分和「學生」相似,學生學習沒有理由算工時,「國高中生開夜車準備考試,會說自己超時工作嗎?」 專長為婦科腫瘤的李發焜表示,他1982年擔任住院醫師,每3天輪一次全班,24小時要待命,來自病人、老師與學習上的壓力,真的很辛苦,但當年同儕普遍比較「認命」,加上沒有超時工作的觀念,一名住院醫師要照顧好幾床患者,大家多半也苦苦的做、默默的做。 回想這段從醫過程最辛苦的時光,李發焜認為,這對他未來無論是人生遇到困難或看診,都有很大幫助。不僅耐力更好,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 不過李發焜提到,2、30年前優秀的醫學系人才都願意投入5大科,覺得這是懸壺濟世的使命,人力也相對足夠。且過去醫病關係與現在不同,病患對醫師的尊重不可同日而語。時代改變,醫生、病人很多觀念也會改變。 面對年輕住院醫師的怒吼,謝炎堯不以為然,他認為,住院醫師的身分等同學生,學習怎麼會是一種工時?若學習不精、醫術不佳,將來可是會「殺人」的。 謝炎堯1962年擔任住院醫師,他說,連續30幾個小時不休息是常態,這也是學習、訓練。就像國高中生考試前開夜車、天天讀書,是為了自己成績好,怎麼會有理由討論工時? 謝炎堯說,住院醫師月領10多萬元,享受高薪的同時,付出相對代價是理所當然的事,否則就不要當醫師,去做別的工作。醫師工作性質特殊,台灣納管醫師工時沒有必要,也沒有道理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