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中毒免驚 分子檢測揪元凶

中國時報【鄭郁蓁╱台北報導】 日前有一名新北市的男子,到越南料理店吃火鍋,想不到竟出現嘴腫、嘴麻、嘔吐、喉嚨痛等症狀;食藥署運用了最新的分子檢測技術檢驗,半天就確認是添加姑婆芋導致中毒。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今年年初參加升旗典禮後,返家大啖芋頭料理,不料吃到有毒的「姑婆芋」。清明連假即將到來,到郊外踏青採野菜的機會也大增。食藥署昨天發布統計,近5年來,台灣因摘野菜中毒,最常見的以綠摺菇為主,其次依序為姑婆芋、曼陀羅。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代理科長崔秀煒說,火鍋當中的料非常多,衛生單位先過濾食材,發現發現火鍋內有一塊疑似姑婆芋的食材送交食藥署檢驗,就是利用分子生物技術,做基因定序的檢測,進而能鑑別出可疑食材為有毒的姑婆芋。 食藥署表示,目前已經將國內發生中毒事件的有毒植物,將DNA片段列冊管理,崔秀煒說,由於綠摺菇、姑婆芋、曼陀羅仍是最常見的,若是最簡單的判別,辨認結果在半天內即可出爐,若像酸辣湯火鍋這麼複雜的狀態,恐需兩天才有結果。若是出現未列冊的DNA片段,食藥署則會連結國外資料庫作為輔助。 不過DNA檢驗仍有盲點,如果植物經過加熱、添加油脂,會讓DNA片段受損,受損太嚴重就很難透過檢驗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