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金馬大師 聯手打造編劇舞台

台北文創基金會與公共電視、中華編劇學會、金馬創投會議發表打造「台北文創劇作大師計畫」,屆時將邀請25位金鐘、金馬師資個別指導。(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在台灣走入編劇的世界,就是條『寂寞的道路』。」資深電影、電視編劇蔡國榮說,台灣編劇的斷層來自於本土影視製作的「孤獨」,工作地點總在「夜裡的燭台」前,認真地寫了上百劇本,也很難有一片天空,可是一旦成功,將讓人『永無止境』地掉入影視製作的「起點」,無法自拔。

台北文創基金會21日與公共電視、中華編劇學會、金馬創投會議發表打造「台北文創劇作大師計畫」,公開徵求全台灣對影視編劇有興趣的學子,參加「編劇實務課程」,記者會現場更邀請金鐘、金馬師資,包括蔡國榮、沈時華、鄭文堂、李志薔、楊景翔與劉品言等編導、演員站台,除了免費提供100小時全方位的課程之外,更打造「師徒制」,希望聯手培育台灣編劇人才。

【編、導各自分工】 「任何戲劇構成的內容,都要從這『一劇之本』說起。」蔡國榮說,電影是一門昂貴的藝術,不論再怎麼耗資,都要從編劇的「word檔」開始,它不只是寂寞,更得「開啟大門」走出屋外,面對影視製作的實際挑戰,因為一旦成功的當了編劇,才真正開始面對監製的催稿、追稿,甚至「不計次數的改稿」。

「台灣導演過去寫完劇本,電影才開拍,但導演與編劇應『分工合作』。」他更表示,台灣編劇人才的斷層,除了與「本土影視製作環境」的不健全有關之外,長期以來的產業習性,導致人才難以培育,甚至最後變成「懂影像的人才寫得出來」;喜歡說故事的人,常因不懂文字與影像、表演、時空、取景」之間的關係,而難以創作更動人的故事。

【似情敵也似情書】 「這什麼劇本,『話』能這麼說嗎?」資深戲劇製作人沈時華回憶當年與導演商討劇本時說,她看見劇本中某一角色說的話被改的四不像,憤而與導演發生爭執,甚至拿起劇本往桌上摔;她說,劇作家與導演的關係就像「情敵」,因為寫劇本常常會掉入自己的世界,再怎麼詩情畫意的對話與空間想像,一旦進入「影像世界」,表演藝術、場景等各種電影形式藝術,就會產生極大的衝突。

「劇本其實是寫給演員的『情書』。」紀錄片導演鄭文堂說,寫劇本要走進影像世界,了解演員的特質,才能寫出適合的角色;創作過程就像與演員談戀愛一樣,從互動中創造角色背後更真實的故事。但劉品言在旁卻直說,「我覺得編劇比較像『有控制欲的男友』,」因為表演與編劇的距離太大,常導致編劇無法想像演員表演的限制;台灣編劇需要從表演中,解放文字的鎖鏈。

台北文創基金會將首創100小時的免費編劇課程,融合製作實務、肢體表演、田野調查與360度產業綜觀等。第二階段將採用師徒制,邀請25位金鐘、金馬師資個別指導,完成90分鐘電影、電視劇本,整體計畫為期半年;5月10日、16日、25日也將開設講座,課程報名日期將於5月31日報名截止。